中国“酒桌社交”雷倒世界 敬酒名堂复杂深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酒桌社交”雷倒世界 敬酒名堂复杂深奥
2009年08月17日 08:55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酒桌社交雷倒世界 敬酒名堂复杂深奥

  “在中国,有一件事能让两个陌生人很快成为朋友,那就是喝酒。”听到英国著名音乐经纪人西蒙·纳贝尔发出这番感叹时,《环球时报》记者有一点意外———一个“老外”竟如此明白中国“人情世故”里的门道。纳贝尔曾将英国摇滚乐队“威猛”引入中国,他回忆起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时说,第一次到北京,他不知道该跟哪个部门讨论演出问题,于是就给每个部门打电话,约官员吃饭。最后他联系到了一位分管煤炭的部长助理,两人把酒寒暄后,这位“不对口”的官员把他介绍给相关部门负责人,终于促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西方乐队来华演出。纳贝尔说:“在中国,酒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从北到南,从商场到官场的“酒桌社交”,甚至明白了汉语语境下“关系”一词的含义。但他们除了依旧不能适应中国的酒桌文化外,还认为这背后隐藏着制度、体制问题。英国《金融时报》形容说,在中国,“关系”是一个迷宫般的网络,外人很难窥得其中的奥秘,维护这个迷宫需要昂贵的成本,而酒是其中一项。

  中国人一年“喝掉”300亿公斤粮食

  《环球时报》记者居住的日本小城伊丹是中国广东某市的友好城市,双方人员往来密切。市长藤原提起中国的酒桌文化是又赞叹,又苦恼,“中国真是文明古国,喝酒居然有那么多名堂。”第一次访华,藤原出发前特意把中国的祝酒辞研究了一遍,不料在酒桌上却一句话也没用上。中方没说任何祝酒辞,只是客气地端上一个大盘子,上面有几十个小酒盅,里面的酒五颜六色。主人解释说,这叫“航空母舰”,每个酒盅里都是当地一种名酒———“请随意”。这位日本市长盛情难却,结果没喝到一半就壮烈退场了。第二次访华,他又接到一大杯啤酒,里面扣着一个小酒盅。主人把小酒盅拿开,啤酒里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液体球———原来小酒盅里扣的是白酒,主人说,这叫“潜水艇”———“请随意”。藤原一饮而尽,然后便人事不知。藤原说,他一直无法适应中国人的劝酒方式,因此一到中国赴宴就两股战战。

  擅长豪饮的俄罗斯人也不习惯中国人的敬酒方式。曾在中国工作的俄专家康斯坦丁对中国人行酒令时“罚酒”的做法很不理解,“酒应该奖励赢的人,怎么反倒让输的人喝呢?”他还说,俄罗斯人的祝酒辞言简意赅,如果是军人,只大吼三声“乌拉(万岁)”便一饮而尽,可中国人却喜欢长篇大论,喝酒时的讲究也多。康斯坦丁说,俄语中有一个习惯说法———“中国仪式”,就是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另一位莫斯科的新闻工作者玛利亚则对记者抱怨说,她本来滴酒不沾,但中国朋友一听说她来自俄罗斯,就会来劝酒,而且不相信她不喝酒,结果总是很尴尬。一位美国人近日在“企业社会责任”网站上撰文说,他几年前在青岛学习时搞懂了三件事:一是很难让中国人相信你不喝酒;二是更难做到让青岛人相信不喝青岛啤酒并非怠慢这座城市;三是啤酒不被看成酒精饮料。他说,每个外国人一到中国就学会了干杯,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做生意,喝酒是必需的。

  上个月,中国两名官员在酒桌上倒下,其中一人死亡,另外一人昏迷,引起了国外媒体的注意。《华尔街日报》称,在中国的公款酒席上,鱼翅、鲍鱼、海参等价格不菲的佳肴是菜单上的主角,人们拿着酒力强劲的中国白酒敬完一轮又一轮,晚上的活动可能会以去卡拉OK厅或按摩院告终。报道称,中国人每年要“喝掉”300亿公斤粮食,用在公款吃喝的费用每年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称,毛泽东曾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现在中国官场派对上,白酒四处流动。 

【编辑:张中江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