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每月仅3元常吃蚕豆(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1920年毛泽东在上海:每月仅3元常吃蚕豆(图)
2009年08月13日 18:2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为现在已被辟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安义路63号楼上卧室。毛泽东当年在此居住了两个月零两天的时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920年5月5日,毛泽东以“驱张”代表团成员的身份,从北京来到上海,住在静安区原哈同花园附近的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这是一幢砖木结构,坐南朝北,沿街而建的旧式二层楼里弄房子。楼下是会客室兼饭厅。楼上的卧室有一排临街的长窗。室内放着两张床,一只茶几和一张桌子。桌上摆着粗瓷茶壶,茶杯及笔砚文具。毛泽东就住在这里。同住的还有李思安、李凤池、陈书农等三个湖南学生。他们每人每月仅有3元零用钱。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四个人轮流做饭,常吃蚕豆煮饭,生活比较清苦。毛泽东在这里每天都要阅读各地的报刊和书籍。他还邀请十多位旅沪青年,成立了“自修学社”,共同学习各种理论著作和外语。1920年6月7日,毛泽东写信给北京的黎锦熙老师,信中谈及南下见闻和自己追求革命的决心,说他准备浏览在沪“新出的报、杂志、丛书及各种译本,寻获东方及世界学术思想之大纲要目”。

  在上海,毛泽东一方面继续开展“驱张”宣传,一方面积极探讨湖南的改造问题(即“赶走张敬尧后湖南怎么办”的问题)。毛泽东在民厚里住所发起成立“湖南改造促成会”。在《天问》周刊上发表《湖南人民自决会宣言》、《湖南人民的自决》等文章,呼吁全国各民意团体、各省军民官吏以及各报馆和各地湖南同胞支持“驱张”斗争。指出“社会之腐朽、民族之颓败,非有绝大努力,给他个连根拔起,不足以言摧陷廓清,这样的责任乃全国人民的责任”,“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

  毛泽东到上海的第四天,5月8日,还召集留在上海和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在南市区半淞园路480号召开了著名的“半淞园会议”。会上详尽地讨论了新民学会的任务、活动原则、入会手续等问题。会议认为学会应采取“潜在务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的作风,吸收新会员要具备“纯洁、诚恳、奋斗、服从真理”四项条件。在会内要养成好学的风气。会议一直开到晚上才散。中间休息时,参加会议的毛泽东、彭璜、陈绍林、萧三、熊光楚、劳启荣、周敦祥、刘明俨、张伯龄、欧阳泽、李思安、魏壁等12人在蒙蒙细雨中合影留念。5月9日,毛泽东等前往洋泾法国码头为萧子瞕、劳启荣等六位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国勤工俭学送行。

  毛泽东这次来上海,还曾多次去霞飞路老渔阳里2号拜访当时正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酝酿建党的陈独秀,商讨组织“改造湖南联盟”计划。两人真诚相见,无话不说。陈独秀谈了自己的建党计划,毛泽东谈了自己对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的想法。在“北大”受李大钊演讲和文章的影响,毛泽东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上海与陈独秀的多次谈话对于毛泽东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正如毛泽东与斯诺谈话中讲的:“我第二次(应是第三次)到上海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1920年6月,军阀张敬尧被逐出了湖南,湖南革命出现了新的局面。7月7日,毛泽东离开上海返回长沙,开始了新的斗争。 (余勇)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