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那一碗面:商业行为请脱下伪善文化外衣(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故宫那一碗面:商业行为请脱下伪善文化外衣(图)
2009年08月10日 19:5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报美编 鲁达/绘
故宫东长房开辟消费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东长房观众服务区,工作人员在整理故宫特色商品,仅有一套的云锦缂丝寝具(五件套)标价888888元。与30元一碗的面相比,这套云锦缂丝寝具才是真正的天价。

  商业行为,请脱下伪善文化外衣

  【事件】

  位于故宫神武门向东200米处的东长房游客服务区日前正式成立,购物区已迎客。据悉,该区域的餐厅一碗面条定价为30元。故宫方面表示,这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的价格。

  (据《京华时报》-宋桂芳)

  其实我本不关心故宫卖什么这类事情,市场经济嘛,景区的商品自然也是周瑜打黄盖的道理。但是,看到故宫一碗面卖到30元,我还是忍不住想起2007年中国十大文化现象之一的“星巴克与故宫”话题。

  30元一碗的面条,大约等于星巴克一份大杯的咖啡。如果2007年民意汹涌地不赶走星巴克誓不罢休,就是为了将咖啡换成面条,以显示故宫文化的民族性与纯粹性,这实在是一个让人百感交集的误会。

  故宫就是故宫,小卖部就是小卖部,要么不开,既然开了,只要不是贩卖不雅之物,基本上卖什么都差不多,就算再超凡脱俗,也需要找来换去的“阿堵物”。更重要的是,故宫的星巴克即便不和谐,它卖的基本还是全国统一价,童叟无欺,没有占着故宫的文化气息就把价格往上提;而我们的面条显然聪明得很,就和机场的独家专卖一样,一沾染文化或垄断的二氧化碳,就有了飙价的氧气。

  赶走星巴克的时候,我们用了很多堂皇的理由,最主要的是两个:星巴克这个东西不登大雅之堂,还有它的咖啡在中国卖得忒贵。因此,把它留在“中国几千年最辉煌文化的载体”故宫里,实在有辱斯文。

  这些道理听起来还真有些道理,姑妄信之。也正因为信了这些道理,如今,这30元一碗的故宫面,越发让人难以下咽。一者,面条发轫于东汉初期,虽然是正宗国货,却也来自民间,即便在今天,请客吃面的似乎也不是很多,故此,按照当初衡量星巴克品味与档次的标准来看,这面条也未必能PK得过咖啡;二者,既然嫌咖啡卖得贵,面条当卖得便宜才对,但30元一碗的故宫面,比之于全国统一价的咖啡,再看看成本,不仅是“天价”,而且贵得很不仗义,哪里还看得到什么“道德的血液”。按照“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的逻辑,当年的星巴克,一杯咖啡起码可以卖上百块钱吧。

  我不喜欢星巴克,但比之于30元一碗的故宫面,后者更令人厌恶。起码,当年的咖啡还保有几许真诚:从没有标榜自己多高雅,也没有拿文化说事儿,更不会借势乱涨价,还算规规矩矩地经营。当年我就想,繁盛如斯的故宫,容纳得了“长袍短褂”的鼻烟壶和“西装革履”的自鸣钟和谐相处,怎么偏偏见不得小卖部卖咖啡?今日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她是对面条情有独钟,非面条不可啊!这面条也很知趣,知道不以30元的高价配不上故宫的段位。只是公众比较懵了,敢情这故宫离市场经济还不是一两个光年的事情!

  当然,故宫不会说话,需要有些人来表达她的声音。从2007年的咖啡,到2009年的面条,也就两年的时间而已。时代在进步,历史在更迭,我们在故宫小卖部这件事上却仿佛有种时空倒错的感觉。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于价值情怀,假装很传统未必保护得了传统,至于寄生或共生与文化领域的商业行为,还是还原其市场本意吧,不要自作多情与暧昧不清。我们赶走了故宫里的星巴克咖啡,于是30元一碗的面条来了,当年义愤填膺的人们,会不会偷偷脸红不已?

  “30元”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场所,会有不同的价格,这是市场经济的常识

  -江德斌

  故宫一碗面卖30元的新闻迅速掀起轩然大波,不少人嘲讽故宫方面想钱想疯了。一碗面条30元,如果在夜市排档,那确实是贵得近乎敲诈,但在故宫这个有着特殊文化韵味的地方,30元真的贵吗?

  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场所,会有不同的价格,这是市场经济的常识。譬如一瓶矿泉水,超市只卖一两元;到了咖啡厅,就要卖三五元;到了五星级酒店,就卖十几元,价格相差十数倍,不在于产品本身,在于消费的场所不同。咖啡厅、五星级酒店的装修档次高,有着良好的氛围,能给人物质之外的精神愉悦,消费是一种文化和感受。

  同理,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和文化积淀,尽在故宫一览之下,拥有如此高贵的背景,一碗面卖30元有什么奇怪的?

  更何况,一碗面卖30元,吃不吃由游客自己决定,只要故宫方面不强买强卖,一切都无可非议。

  我们常叹息,一件国内生产的服装成本不过几十元,出口到国外,打上名牌商标,立刻身价百倍。此处的增值部分,来源于名牌背后的文化积淀,不能单纯用商品的生产成本核算。

  同样,故宫的旅游商品比一般商品高出的那部分价格,就依托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不少游客甘心买单的原因所在。

  垄断造就故宫高价面

  在故宫里,你连选择的余地也没有,想吃面?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就是垄断经营的好处,价格自己说了算,顶多挂个“文化”的牌子遮遮羞,这和石油巨头拿炼油成本亏损说事的做法是“一样一样”的

  -方小晶

  在价格管制已很宽松的今天,拿个面价来说事,总有点小题大作之嫌。不过因为这碗面是在故宫里的,而且又被称为“有文化”的面,所以还值得说两句。

  这碗面出现在故宫新开出的餐厅中,定价30元。故宫方面表示,这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不知道这文化是指在故宫这个环境下,一碗普通的阳春面就有了不同的内涵呢,还是这面本身就是拿着宫廷秘方所制,每根面都可以说出一个典故来。

  如果是后者,大家都可以接受,毕竟这是碗“御面”,在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来碗皇帝吃的面,还是蛮有嚼头的。怕就怕在这文化,只是面的“浇头”,明明就是一碗阳春面,除了填饱肚子之外别无意味,硬生生套上了文化的名头,一下子身价百倍,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记得赵丽蓉和巩汉林有个春晚小品,大家一定还有印象。讲的是一家酒楼推宫廷宴,一盘凉拌萝卜,号称宫廷水萝卜,卖80元,气得赵丽蓉扮的慈禧打电话向物价局举报了。搁现在,物价部门才不来管这个呢,人家酒楼有执照,不偷税漏税,明码标价不搞两套标准,还有慈禧太后给你伴歌伴舞。觉得贵你尽可以不来捧场,找家小馆子,8块钱照样吃得上这“宫廷水萝卜”。

  问题是在故宫里,你连选择的余地也没有,想吃面?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这就是垄断经营的好处,价格自己说了算,顶多挂个“文化”的牌子遮遮羞,这和石油巨头拿炼油成本亏损说事的做法是“一样一样”的。

  机场过去也把一碗面卖上天价,现在一些机场悄悄地把价格调下来了,因为过去打得起“飞的”的,非富即贵,现在不同了,平民百姓也成了常客,调整价格就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况且机场逗留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就算你不吃这碗面,撑一撑也就过去了。只有故宫的面你没得选择,除非你愿意拿凉水就着面包顶一顿,好不容易来趟北京游次故宫,这么着真有点对不起胃了。

  “文化面”有文化欺诈嫌疑

  故宫可以开餐厅服务游客,但为高价格赋予所谓的“文化”理由,其可笑程度与小沈阳所卖的“苏格兰情调”有一拼

  旅游景点生造典故,硬生文化;某些地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过度诠释,以提升本地文化底蕴……这些或许都可以归为“文化欺诈”之列

  -隐之

  笔者觉得,在故宫内开餐厅并不妥当,毕竟餐饮业太容易产生污染了,不利于故宫的保护。而且处于闹市的故宫不开餐厅,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说也并非不可接受。即便退一步说,故宫可以开餐厅服务游客,但为高价格赋予所谓的“文化”理由,其可笑程度与小沈阳所卖的“苏格兰情调”有一拼。

  小小一碗面条当中,能有多少“文化”因素?即便说,故宫确实是“有文化”的所在,有些人在故宫吃饭,可能确实会产生一点对历史的感慨,比如可能想到满汉全席的奢靡,但并不代表这样的文化就能附加到一碗面条当中,更不代表可以拿出来卖高价钱。

  撵走了有“文化对抗之嫌”的星巴克,又开始卖自己的“文化面条”,这生意经确实精。但以所谓的文化理由,将面条卖到30元一碗,这很难说是正经生意。故宫卖面,“文化”打卤,这算不算是对文化的一种恶搞?

  当然,时下这类做法并不少,故宫的“文化面条”只是其中的一例。旅游景点生造典故,硬生文化;某些地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过度诠释,以提升本地文化底蕴……这些或许都可以归为“文化欺诈”之列。

  欲加“文化费”何患无辞

  不过,文化被故宫计入了面条的价格之中,但“文化佐料”是否真的被童叟无欺地加到了这碗面条里?食客又是否真的看到了这一碗碗面条上冒着的“文化热气”,并尝出了别样的“文化滋味”,恐怕还要打上个问号。假如仅仅因为在故宫吃面,便要交“文化费”的话,如此文化,倒更像是一件“欲收之费,何患无辞”的漂亮马甲罢了

  -吴江

  同样是一碗面条,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的确可以被标上不同的价格。既然如此,30元一碗的价格究竟是高是低,还真是不能一概而论。

  就以故宫餐厅这碗面条为例,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和世界遗产地,故宫显然不能和街边小店相提并论。更何况,且不说当年能进得了紫禁城的都是皇亲国戚、非富即贵,即便是在故宫面向公众开放的今天,要想进故宫开个眼界,旺季60元,淡季40元的票价,对于绝大多数公众恐怕也不能忽略不计。既然古往今来故宫一向都非闲杂人等能随便进入的地方,进了故宫的面条也抖擞精神,抬高身价,要说也无可厚非。

  对此,故宫方面倒也相当坦诚,并不避讳,之所以要卖到30元,乃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的。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文化这个重要性日益彰显的事物当然没有免费白送的道理。在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故宫里吃面条,为别处享受不到的这份文化氛围与独特感受买单付费,也完全在理。事实上,没有在这碗面条里放进遗产保护和环境污染等附加费,已经算是对食客相当优惠了。

  不过,文化被故宫计入了面条的价格之中,但“文化佐料”是否真的被童叟无欺地加到了这碗面条里?食客又是否真的看到了这一碗碗面条上冒着的“文化热气”,并尝出了别样的“文化滋味”,恐怕还要打上个问号。假如仅仅因为在故宫吃面,便要交“文化费”的话,如此文化,倒更像是一件“欲收之费,何患无辞”的漂亮马甲罢了。

  当然,打着故宫旗号的文化面,毕竟没有逼着每个游客都得来一碗,而是秉承了吃不吃自愿的文化原则,既然如此,不愿吃或是吃不起的大可以自带干粮充饥,按照故宫餐厅的逻辑,这些干粮拿到故宫吃,还真是要升值不少,至少也凭空白吃了“文化”。至于故宫那碗文化面里是究竟卖的啥文化,咱也不必关心,谁吃谁知道。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