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发言人:韩寒不加入是特例 仅200多人"吃皇粮"(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协发言人:韩寒不加入是特例 仅200多人"吃皇粮"(2)
2009年08月06日 15:22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吃“皇粮”的只有200多人

  《瞭望东方周刊》:作协从中央到地方,有多少级?共有多少会员? 

  陈崎嵘:中央一级是中国作协,下面有各省作协,再下面地级市都有作协,有些发达的县也有。石油、煤炭、冶金等行业也有作协组织。  

  现在中国作协会员有8900多名,到省一级有5万多人。地级市和县里的没有算,那就太多了。  

  《瞭望东方周刊》:有些作家加入作协后,再也写不出东西,作协怎么处理?  

  陈崎嵘:也有一些作家写出来了,怎么没有人看到呢?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秦腔》等,都是加入作协之后写的呀。一个人能否写出好作品,由很多因素决定。有些作家加入作协,确实没有超过前面作品,或者写不出作品,都是正常的。  

  《瞭望东方周刊》:有一种说法,“作协养了一窝不下蛋的鸡”。  

  陈崎嵘:我们真的没养多少作家,这是一种误解。在全国所有的作协会员中,专业作家只有200多人,是有“皇粮 ”的,有工资津贴,其中还有一些是担任作协的行政职务的,还有的是作协所属报刊的编辑。 

  《瞭望东方周刊》:其中包括驻会作家吗?  

  陈崎嵘:包括一部分驻会作家,还有一部分签约作家。签约作家就是签约后有工资,搞创作,几年后,不签约,也就没有工资了。 

  200多专业作家,是我们普查过的数字,这个数字还在逐步减少。(因为)我们不再发展驻会作家了,(同时)很多老作家逐渐去世了。 

  绝大部分作协会员都是业余的,他们有自己工作岗位的收入,加入作协只是一个认证,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关系。网上说,我们养着几万名作家,没有这回事情。  

  《瞭望东方周刊》:郑渊洁认为,作协不应该用国家,也就是纳税人的钱。  

  陈崎嵘:要看这个钱,投入产出的效益如何,如果我们白用了,浪费了,没有任何效益,那样的批评是对的。国家每年给中国作协几千万元,(记者:仅中国作协?)对,不包括地方。这些钱,基本用于扶持文学作品,办文学报刊,组织研讨,中国现代文学馆运行,鲁迅文学院培训作家等,包括组织作家到国外去参观交流,这些工作对文学发展作用是很明显和直接的。国家用几千万元把整个作家队伍组织起来,很好地运转,出好作品,这个投入难道不是很有效益吗?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认为国家出钱会滋生腐败,采风变成旅游,吃喝玩乐,住高级宾馆。作品研讨会没有实际价值,互相吹捧,拿红包,变成“红包会”。 

  陈崎嵘:应该说这些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但这不是由作协本身的职能和性质决定的,而是工作作风问题,管理问题。  

  作家采风,应该从长远来看,不能要求去看了哪个地方,马上就出优秀作品,(可能采风的收获)以后会体现在他的作品里。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现象是有的,接待方面,有些地方经济条件比较好,吃住也会好一点。我觉得作家当中,看重享受的还是不多,他们比较看重精神方面。  

  作品研讨会,确实有不同程度的红包、互相吹捧现象,这不是作协单独的问题,现在科技成果的鉴定、学术成果的评定方面,包括职务、职称的竞争,说好话的,带人情的,比较普遍,这种现象不能不影响到文学批评,文学不是真空。我们坚决反对这种“人情批评”,但是从社会环境方面怎么来改变这个现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还有一个原因,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出版社需要评论说好话,书才好卖,评论家即使说了批评的话,有时在媒体上也发不出来。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好人主义、人情、面子、为尊者讳,这种社会文化也有影响。原因是很多的。  

  韩寒是一个特例,金庸没有搞特殊化

  《瞭望东方周刊》:作协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团结作家,但现在年轻作家对作协越来越陌生。  

  陈崎嵘:作协也在培养年轻作家,选拔一些优秀者到鲁迅文学院深造,提高他们知识素养和文学创作水平。至今已经有11期了,每期四五十人,请中央各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一流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讲课,很受欢迎。鲁迅文学院已经成了文学界的黄埔军校。  

  《瞭望东方周刊》:作协现在好像很注意吸收“80后”和网络作家。  

  陈崎嵘:作协要正视现实,看到文学发展的趋势。文学如果拒绝青年,就没有未来,拒绝网络,就会被历史淘汰。  

  现在青年作家如雨后春笋,网络影响越来越大。比如,盛大文学下面有三个网站,每天点击量3亿人次,在他们那边签约的作家、写手,有18万人,定期上网浏览的读者有3000万人。网络文学发展才10年,但是创作总量已经超过过去 60年纸媒创作的总量。  

  作协不关注这些不行。要对他们进行研究,组织座谈会,听他们对作协的意见,吸收安妮宝贝、张悦然、春树等入会。现在,我们还在办网络作家培训班,全部免费,和盛大文学合办,在他们的签约作家中选出唐家三少、红娘子,请中央领导部门负责同志、作家、文学评论家和一些学者,给他们做讲座,引导他们。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吸收他们加入作协?  

  陈崎嵘:向他们介绍宣传,作协是做什么的,加入进来会有哪些有利的地方。  

  中国作协是中国最大的作家组织,只此一家,没有分店。(笑)现在很多人对我们不满意,这也很正常,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加入中国作协,是对创作水平和创作身份的认定,不能否认,几乎中国最优秀的作家都是中国作协成员。  

  《瞭望东方周刊》:是不是也有不愿意加入作协的?  

  陈崎嵘:从老一代作家,邓友梅、玛拉沁夫、王蒙,到“80后”、网络作家,知名的几乎都是中国作协成员,只有极个别年轻人没有加入,韩寒是个特例。他在网上说,金庸先生加入作协肯定是不了解中国作协的情况,那么我可以说,韩寒先生也真的未必了解作协是个什么情况。  

  加入作协之后,对作家不会有影响,只有帮助,我们不会去干预作家的创作。  

  《瞭望东方周刊》:郭敬明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被判抄袭,但他还是加入了作协,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呢?  

  陈崎嵘:我们对抄袭剽窃行为的态度是很明朗的。今年,加入中国作协就添加了一个公示程序,希望能避免类似情况,结果在公示名单中,就有一个人被举报有抄袭行为,我们还没有认定,暂时把他“挂”起来,没有同意他入会,查清楚以后再说。  

  《瞭望东方周刊》:好像有些公务员、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也加入了作协?  

  陈崎嵘: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加入作协的很少。宣传部的文艺处长或者分管文艺的副部长,每年大概都有几个加入作协,他们属于文学组织工作者,为作协义务工作,不是作家。  

  《瞭望东方周刊》:能不能说一下金庸加入作协的过程?  

  陈崎嵘:我们第一个考虑,是要不要吸收港澳作家加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作协曾经吸收过25名港澳作家加入,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暂停。20年后,我们认为现在时机成熟,所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向中央有关部门作了汇报,恢复吸收港澳作家入会。 

  之前,中国作协与金庸先生曾经有来往,他参加过作协的“六代会”,也参加过我们组织的一些文学活动。所以,我们通过香港文学界的朋友向金庸先生传达了信息,可以吸收港澳台作家入会了。他很主动地表达想加入中国作协的愿望。我们当然很欢迎了。  

  《瞭望东方周刊》:金庸加入作协的介绍人是谁?  

  陈崎嵘:一个是中国作协副主席邓友梅,另一个是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陈祖芬。我们也严格按照程序,他提出了申请,经过审查,书记处讨论,公示。从这个过程看,金庸先生并没有搞特殊化。  

  《瞭望东方周刊》:网友猜测会安排他任职中国作协副主席?  

  陈崎嵘:现在先解决他入会的问题,下一步,他担任什么职务,现在还没有定论。以后可能会考虑,不过,也会按照作协章程规定和程序办,到时候大家就会知道。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