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张学军 摄
资料图: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中新社发 孙新明 摄
文化偶像发生学
与巴金先生一样,没有逃过“寿则多辱”法则的季羡林先生,在被人尊崇、膜拜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肃穆的葬礼成了大舞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开始了争名夺利的表演,成为“大腕的葬礼”现实版,令人心里为之纠结。
在这次葬礼事件中,钱文忠教授的博客成了新闻原发地,他的高调举止,给了公众关注他的理由,在媒体的报道中,他被称为“季羡林的关门弟子”,“中国目前唯一一名懂梵文的70岁以下的学者”,称“他可以完整地背诵大部头的梵文书籍”,这些都是真实的吗?成名速度非同一般,身披诸多光环、又与大师渊源颇深的钱文忠是一个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检阅一番。
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将钱文忠教授称为季羡林关门弟子。关门弟子往往地位特殊,钱文忠自己也说过,他和季羡林先生“情同祖孙”。那么钱文忠究竟是不是关门弟子呢?
学者葛维均曾于1979年-1982年就读季羡林先生研究生,他写过一篇《谈钱文忠讲座中梵文错误》,刊发于2008年4月的《南风窗》。从葛维均教授提供的资料来看,季羡林先生的关门弟子应是刘波,即那位创办了诚成文化后逃匿国外的年轻富豪,而不是钱文忠。
在史书与历史小说中,若要形容某人知识渊博或有神童之能,往往称他能背诵大部头著作,如《红与黑》中写于连可背诵整部拉丁文的《圣经》,也有人写过茅盾能背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而且有郑振铎先生作证。2008年1月20日央视播出“小崔说事·钱文忠老师”,节目开始即介绍钱文忠教授,称“他可以完整地背诵大部头的梵文书籍”。但葛维均教授在同一篇文章中质疑道:“此语颇能发人倾慕,因为若等奇才,世不二出,且五百年之海内,绝无其匹。”在节目中,钱文忠教授倒是背诵了一句梵文,也写了一句,但葛维均教授指出了钱文忠说写梵文的三个问题,且都是基础性的错误,让人对钱文忠到底能否背诵完整的梵文书籍有了怀疑。不知“小崔说事”如此介绍根据何在?
通过对以上一些问题的讨论,笔者发现,所谓关门弟子说、背诵梵文书籍说,可能都有值得推究之处,而这些说辞分别代表了钱文忠师门渊源、学术水平和文化品格等诸多方面,是钱文忠教授文化形象的根基。如果支撑他成为学术明星的根基并不足够牢靠,那么,钱文忠还是公众眼里的那个钱文忠吗?
在当下,钱文忠是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是不少人眼里的偶像,拥有了大批粉丝。这让笔者想起一些曾经的“文化偶像”。钱文忠教授的成星之路,第一推动力已经形成,媒体开始规模报道,公众开始目眩神驰,一尊文化偶像已经具备了雏形,这是值得大众警醒的。而钱文忠教授,作为一位曾师从季羡林与王元化的幸运学者,对此现象应有足够的警惕,对自己也应有更高的期待。
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崛起与复兴成为趋势,传统文化热汹涌澎湃,在着意营造之下,民众对国学大师、文化偶像有热烈的心理渴求。想来这个时代一定会涌现真的大师,但也往往有很多别样的人物,需要民众擦亮眼睛,也需要媒体履行守望者之职责,努力去伪存真,让真学者得到真心敬爱,而不是捧杀或者棒杀。同时让假学者现出原形,这样才能不让后世来者鄙视。
学者李辉曾在质疑文怀沙之后说道,“我们的公众多么需要历史真相,多么需要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师,多么需要真正对得起后人的文化成果!”这正是送给我们这个浮华时代沉痛的寄语。
□潘采夫(北京 专栏作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