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宜宾:出兵不需动员 我们想活捉蒋介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解放宜宾:出兵不需动员 我们想活捉蒋介石
2009年08月04日 15:4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潜伏”地下党率部起义 两军共饮五粮液

  国民党第72军军长郭汝瑰通电起义,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城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

  刘邓解放大军发兵大西南,国民党投重兵死守,妄图在西南地区和解放军作最后决战。但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最信任的国民党第72军军长郭汝瑰竟然是长期潜伏的共产党情报人员,在蒋介石最抱有希望的四川腹地宜宾,公然通电全国宣布起义,不仅把驻守万里长江第一城的一万多国民党军队交给了解放军,而且还组织起宜宾城里社会各界人士,用五粮液欢迎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城。

  “我们当时大杯大杯地喝酒,五粮液真的是名不虚传啊!哈哈哈哈!”说起和平解放宜宾的个中细节,2009年6月3日,居住在宜宾军休所的81岁的王川在接受采访时,忍不住开怀大笑。在他的眼里,宜宾和平解放的1949年12月11日,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时刻。

  出兵不需动员

  我们想的是活捉蒋介石

  江苏会阴人王川从初中开始就参军加入到抗日战争的队伍,在叶挺军长的新四军第四师担任文工团演员。17岁时从剧团调到新四军的《拂晓报》担任眷刻员,最后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和你们一样啊,我们都是同行。”王老调侃道。进入《拂晓报》后,王川开始了长期的战地记者生涯,也见证了宜宾和平解放时一幕幕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9年年底,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路解放大军,从北打到江南,又一路西进,将国民党军队逼进大西南的死角。一听说要出兵长江第一城宜宾,王川所在的第二野战军52师从赤水河出发,不分昼夜地行军。

  “根本就不需要动员,我们想的就是早点拿下大西南,活捉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王川说,当时整个部队斗志昂扬,为了节约时间边行军边吃饭,撒下的粮食引来沿途很多小鸟。

  四川山区路滑

  战士调侃穿上了“泥子衣服”

  部队进发宜宾的速度非常快,与王川所在部队同时进发的还有10军、16军等部队。12月1日解放军占领叙永,2日攻克古宋,4日进占泸州,5日解放江安,7日进抵南溪县城。

  “我们的部队是在7日抵达古宋的。”王川说,“和其他部队不一样,他们有的攻克下一些城池之后,还要继续北进。而我们的任务则是快速推进到宜宾,实施包围任务。”为了节约时间,在7日凌晨抵达古宋后就继续行进,在拂晓之时抵达宜宾城外的南广镇。

  8日凌晨,宜宾的山区下起倾盆大雨,这对王川所在的部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王川说,当时很多战士都来自北方,对山区很不习惯,所以在湿滑的山林中行军简直就是一路滑着走的。刚开始当有人摔倒时,战士们还哈哈大笑,到后来几乎每个人都摔倒过,连马也不例外。有人开玩笑说,四川是天府之国,刚刚进来就让大家穿上了泥子衣服。“一席话,让大家又笑开了。”

  部队抵达南广镇后,马上与驻守的国民党军的一个营交上了火。但让王川感到奇怪的是,一个营的国民党军几乎没怎么打就撤回了宜宾。

  守城部队要起义

  解放军围城部队半信半疑

  对于当时的王川来说,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并不十分熟悉。长时间以来,部队都是在山野行军打仗,最多也只是攻打了一些乡镇,而就在南广对面的宜宾城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这不仅是王川这个战地记者急切想知道的,也是所有指战员感到十分好奇的。

  王川说,在刚刚抵达宜宾城外的南广后,部队并不知道城市里的守军已在商量起义。

  作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国民党军72军军长郭汝瑰,原本就是共产党在国民党军队里的卧底情报人员。淮海战役后,郭汝瑰到四川组建72军,目的就是想择机率部起义。1949年12月9日,郭汝瑰就已经派了72军军部高级参谋代参谋长徐孔嘉,与宜宾本地的代表一起乘轮船下行,抵达另外一支围城部队解放军16军的驻地,表达了起义的意愿。

  “但因通信能力有限,我们的部队对这样的动向毫不知情。”王川说,他所属的部队是18军52师156团,12月9日晚部队抵达长江边后,还一度和江对岸的国民党军发生激烈交火。但是戏剧性的一幕突然出现,就在当天晚上,江面下游出现了一个快艇,从望远镜里一看,船上的人居然有穿国民党军军装、有穿解放军衣服、还有穿便装的。快艇到河中心时,就听到上面有人在喊话,说他是72军参谋徐孔嘉,请不要打了。

  很快,对岸的枪声就停下了。王川说,这个时候,他们团不管是战士还是军官,都不知怎么回事。紧接着,快艇上面穿解放军军装的人也开始喊话,说他是16军的人,也请我们不要打了,说兵团有重要任务给我们。但是在那个时候,谁相信呢?我们还是继续开火。但同时也要求快艇不要靠岸,经过确认后,最终让快艇靠了岸。

  在弄清楚对方起义的目的后,部队同意与72军的一个副官接触。这个副官带来了电话兵,说是为了方便谈判。另外,对方还要求我们告诉他们我们的番号,然后派一名代表跟随他们进城谈判。

  两军决定谈判

  政治部副主任一身新装进城

  “当时我们一个团面对着对岸上万人的国民党军,指挥员是有着相当的风险的。”王川说,即便是国民党部队真要起义,但是如果让对方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团的话,真的很担心会动摇他们起义的决心。于是两个小小的要求,竟然成为一个事关成败的关键。

  番号是绝对不能够实说的,如果将一个团部真实地暴露在敌人的面前,那无疑将会有莫大的危险。王川说,自己为了记录历史事实,曾对该事件有过专门的了解。部队的领导研究了很久,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称谓156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宜宾前线指挥所”。这个名号可大可小,有可能是一个师,也可能是一个军,让对手产生极大的迷惑。

  这个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对方拿出了一份文件,需要我们盖印。盖印怎么办?这也是不能够随便盖的啊,如果盖了同样会暴露在敌人面前。部队的领导又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一个干部突然说,要不就把印章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第五十二师一五六团”后面的“一五六团”几个字用印泥模糊掉。

  副官满意地拿着文书到江对岸去了。但一会他又坐船回来了,要求我们团部派一个军事代表进城去谈判。王川回忆,这又着实让大家头痛了一番,团长肯定不能派去谈判的,因为作为指挥员他不能离开前线,只好找来一个参谋和一个政治部副主任,最后因为副主任长得像当官的,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让他做军事代表。

  身份解决了,但是还得有一套象样的衣服。但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156团,基本上每个人的服装都是一身泥,如果这样去谈怕让人笑话。于是赶紧让后勤处准备新军装,加上在镇上买来的一双皮鞋,这样打扮一番才像模像样地进城去了。

  接管前夕险象环生

  对岸冷枪险些打中副师长

  “即便是国民党军起义,但也非常担心,因为那毕竟是一个军,而我们是一个团。”王川回忆,他记得当时团长说,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应该去江边查看一下地形。

  于是,52师的一个副师长带上团长,一起到了江边。冬日的江边,寒风吹拂,整个江面显得十分幽静,似乎不曾发生过战事。正当副师长和团长遥望对岸时,对岸突然“刷刷刷”几发子弹打了过来。王川说,后来才知道,这几发子弹差点就打中了副师长,连衣服都被打穿了,幸好没有受伤。

  团长和副师长赶紧撤回指挥部,立即打电话向国民党军表示抗议,并认为他们是假起义。不过,72军很快就回话了,根据调查,是军队个别士兵外出回来,还不知道起义的情况,所以就打了冷枪。

  “我个人觉得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说起当年的冷枪事件,王川说,实际上,即使是上层的军官进行了起义,但是因为意见不统一,仍然有少部分人表示不满。另外,国民党军中成分也很复杂,有特务破坏起义的可能性随时存在。

  为了让起义顺利进行,72军的郭军长当即作出决定,要求156团派些部队先进城驻扎。随后,最具有战斗力的三营被率先派进了城,并由郭军长安排驻扎在了城市制高点上。而王川作为战地记者也随同率先进了城。

  部队驻扎后,宜宾和平解放的步伐迅速加快。12月10日,72军郭军长发出《起义告官兵书》后,又发出了起义通电。1949年12月11日,郭汝瑰率部在川南宜宾成功起义,宜宾宣告和平解放。

  王川说,宜宾的和平解放的消息在报上发表后,在全国迅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宜宾的和平解放像多米诺骨牌,紧接着川军邓锡侯、刘文辉部也先后起义。蒋介石在西南的最后算盘即将落空。

  宜宾各界办招待

  解放军战士不敢吃折耳根

  宜宾的和平解放,让社会各界陷入一片喜悦。作为一名战地记者,王川老人曾经怀揣着对这座城市的好奇进行了精心的采访报道。他文章里描绘的有别于北方的四川风土人情,让部队的指战员都喜欢看。

  王川回忆,当时解放军进城之后,宜宾社会各界大办招待,邀请连以上干部吃饭。而基本上没有吃过四川美食的战士,在品尝了宜宾的五粮液和名扬天下的川菜后,都赞不绝口,当然也闹了一些笑话。

  长期的行军打仗,一下子有如此多的四川美味摆在面前,让指战员们非常高兴。当饭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些社会人士前来寒暄,问到饭菜味道怎么样的时候,一位同志回答说,饭菜都很好,但你们有一道菜可能忘记炒了。

  怎么会有没炒的菜呢?仔细一看,宜宾当地人发现所有的桌子上都剩了一盘凉拌折耳根,没有人敢动筷。这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作为北方来的同志,基本上没有吃过凉拌的折耳根,所以大家都误会为这盘菜怎么还没有炒就上桌了。

  王川说,作为北方兵,大多数只喝过二锅头,而当一些起义的国民党军和社会名流拿出上好的五粮液给大家倒上后,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五粮液的好味道。

  解放路线

  重庆—宜宾—自贡—乐山—峨边

  解放城市:宜宾

  解放时间:1949年12月11日

  解放军主要兵力:刘邓第二野战军52师

  国民党兵力:72军

  本报特派记者 涂劲军 讲述人 王川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