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独服"曾国藩? "刽子手"还是"完人"?(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毛泽东为何"独服"曾国藩? "刽子手"还是"完人"?(3)
2009年08月04日 14:31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曾国藩教子

  曾国藩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势的汉人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他教育子女的方法却和别的官员大相径庭。他不许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这些繁华的地方,而要他们住在县城老家,并且告诫子女: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地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

  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他总结出来的两个字:勤与俭。曾国藩对于勤和俭是这样理解的,概括起来就是他教育孩子、让他们铭记一生的十六个字--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注重家教勤俭持家

  曾国藩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又做过直隶总督,可称得上是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了。这样一个大人物,儿女穿得华美一些,吃得丰盛一些,完全在情理之中,但他对于孩子的规定似乎让人感觉不近人情——不许穿华美的衣服,不许吃得太奢侈。这样的规定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如果细细去理解的话,曾国藩显然远比我们现在的溺爱式、呵护式的家长要高明得多。

  我们常说父母能留给孩子的无非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就是孩子能够见得到的房子、金钱等一些富贵的东西,但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随时都可能失去。什么东西能让孩子受益一生呢,那一定是精神财产,也就是留给孩子如何生活、如何立足于社会的这样一些理念和观念。

  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勤既可以健壮自己的身体,同时又使劳作变成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

  曾国藩所要求的勤俭,特别是他对子女衣着的要求,可能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有些不大理解,让子女穿得好一些有什么不可以?曾国藩的小女儿晚年留下一个年谱,这个年谱记载了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其中有这样一件事情:曾国藩小女儿只有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两江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由此可见,曾国藩是见不得繁复,见不得孩子身上带有太富贵的东西的。

  曾国藩教子之道,直到今天还给我们以非常重要的启示。曾国藩在信中多次苦口婆心地陈述自己这种勤俭的缘由,他曾这样说:“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可以说,这是曾国藩纵观中国历史,对历史上林林总总的官宦之家很快就堕落下去的根由作了很好的总结。

  曾国藩说官宦之家有的时候一代就终结了,原因就在于子女不成器。子女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之下是不可能立大志的,开始是骄逸继而就是流荡然后就是败家。一个官宦之家能够延续一两代真的是很少很少的,所以曾国藩觉得孩子不能够重蹈那些官宦之家的覆辙。应该由勤俭入手教育孩子懂得如何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教子之道。

  人疼孩子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何爱孩子,如果我们一味地骄纵,惯养着他,让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能力去应对社会的种种变故的话,无疑是害孩子,你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人生的最根本的直接的方法。曾国藩以勤俭入手教育孩子不要骄淫不要奢侈,这更为理性,是理性地爱孩子。

  以身作则勤俭节约

  曾国藩有一件事常常令人津津乐道,那就是他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而且有的时候,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他都在穿用。这对一个享受高官厚禄的人来说,确实不容易。

  曾国藩纵观历史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因此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的时候,有一天他到扬州的一个盐商家去做客。那个时候的盐商可以说是富冠天下的。曾国藩面对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只是低头吃自己身边的一点东西,吃过饭之后,属下问他,大人你是不是对这一桌子饭感觉不可口,曾国藩说了一句话让大家非常吃惊:“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一顿饭吃了千把两银子,对于曾国藩来说是不忍吃不忍看啊。

  传说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不把它扔掉,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这就是曾国藩修身的功夫。可能很多人觉得,曾国藩在作秀,我倒恰恰不这么认为,一个人可以作秀一次,可以作秀两次,可以作秀十次,但他不可能作秀一生。可以说曾国藩这个农家子弟,对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是理解得非常深刻的。

  除了衣食,曾国藩的“住”也是很普通的。曾国藩的家和他弟弟曾国荃的豪宅相比,简直是差远了。我去过曾国藩的家乡,曾国荃的房子我去过,曾国藩后来的府第富厚堂我也去过,两者相比,富厚堂只能用寒酸来形容。就这样的一个富厚堂,曾国藩听说花了那么多的钱,他都不忍去住。曾国藩的富厚堂没有雕梁没有画柱,就是一种非常拙朴的木结构建筑。这个房子里能够体现出的就是湖南人的耕读之风,因为它有一个书楼,整个房子只不过比一般的农户的院落大一些而已。

  至于“行”,可能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坐上越来越好的车子,是身份的一种象征,是自我享受的一种满足。而在那个时代,没有轿车,没有宝马没有奔驰,官宦人家一般坐轿子,曾国藩这么大的一个官员,自己的子女出门坐轿应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曾国藩在信里告诉孩子,出门不许坐轿,也就是说,在出门的时候,你要按照自己的方式,也就是步行去办该办的事,绝不许使唤轿子,这一点应该超出一般人的想法。同时他对孩子们还这样要求,不许使唤奴婢给你添茶倒水,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这一点应该超出所有人的预料。而且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还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子女去干些在常人眼中只有下人才做的拾柴捡粪之类的事情。在一封家信中,他对自己的长子曾纪泽有这样的要求:每天早晨天未明就要起,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去洒扫庭院,然后坐下来练字一千,而第一个字一定要写“俭”。这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们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之气。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直到今天我们读起来都会非常感怀:“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也就是说,官宦家庭的孩子如果和寒室的孩子们相同的话,才有可能成大器。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