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客家迁徙古道”:民国兴建大埔中山纪念堂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重走客家迁徙古道”:民国兴建大埔中山纪念堂
2009年07月27日 15: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民国时期最早兴建的大埔中山纪念堂外貌。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梅州7月27日电 (莫非 华伊 学金) “粤赣闽重走客家迁徙古道”首发团一行26日告别了风景秀丽的雁鸣湖旅游景区,汽车沿着弯曲的盘山公路向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大埔县进发,一路往东,随处可见客家古村落,粉墙黛瓦,形状各异,斑驳的墙面,写着岁月流过的痕迹,与青山碧水交相辉映。经历了盘山公路的颠簸,大家眼前豁然开朗,举目四望,碧绿梯田沿山展开,有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斜铺在山坡上,美不胜收。

  大埔多江河,古称“万川”意亦在此。车队在三江汇流之地韩江源石雕前停留,目睹由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之水缓缓汇合,形成了粤东第一大江韩江的源头,源源向前流淌,而明代古老的三河镇城墙就默默地耸立在河岸边,似向游人诉说已经逝去的历史。

  途中,首发团参观了民国最早兴建、面积最小的大埔中山纪念堂(1929年兴建),该建筑为两层水泥框架结构,面积近500平方米,由胡汉民题写的“中山纪念堂”字样镶嵌在楼顶匾额上。堂中仍保留了孙中山生前真迹“博爱”二字,还挂有蒋中正书题“景仰国父”及林森书题“作君之师”等匾额。而一楼摆放的真人比例大的蜡像,生动再现了当年孙中山先生到三河坝劳军后与陈炯明在天主教学区内商议粤、桂、滇三地联军大计的情景,随侍的还有蒋介石、胡汉民等人。

  大埔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客家民居博物馆,其客家民居建筑群便是一曲优美瑰丽的田园交响乐曲,诸如土围楼、方石楼、围龙屋、走马楼、中西合璧屋、琐头屋……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风光旖旎的田园山间之上。

  中国葡萄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光禄第正是散落在这片厚土上的客家民居奇葩。在进光禄第,整个建筑雄浑严谨,气势壮观,建筑面积达4180平方米,是一座超大型的围龙屋。其整齐划一地以一种紧凑、严实、封闭的格局表现出历史上客家人生存的环境、状况以及文化心理。

  看罢百年名士故居,又来到大埔第一楼——泰安楼。这座建于乾隆二十八年的建筑是国内相当罕见的石方楼,整个楼四四方方,疏朗大方,至今保全完好。泰安楼的大门甚为独特,乍一看,眼前是一座雄伟的大门楼;再仔细一看,这门楼原来是镶嵌在墙上的。原来这栋楼的祖先是做生意发家的,在当时没有功名不能建门楼,由此可窥楼主的精明才干。

【编辑:谢宏钰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