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 中新社发 王商林 摄
秦始皇征服六国、统一天下,认为这是“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于是定尊号曰“皇帝”。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在他执政的短短11年中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建设和文化建设,兴建了一大批建筑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营造骊山墓。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汉书·刘向传》也说秦始皇陵“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
上世纪80年代陕西的考古工作者用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汞量测量技术对秦始皇陵封土堆及其周围地区土壤的含汞量进行了测量,果然发现封土堆中央土壤的含汞量异常偏高,超出正常状态十几倍,证明“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是真实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死于沙丘,九月下葬,秦二世又令后宫无子者皆从死。为了防止盗掘,“葬既已下,……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汉末刘向说,宫人和工匠因此而致死者“计以万数”。清人钱锴作《始皇陵咏》诗感叹道:“叩之空空但铜漆,复设机弩如警雷。骨枯何待工匠泄,羡门一闭万鬼哀。”
秦末大起义,项羽在巨鹿击溃秦军主力后入主关中,当项羽退出关中东归时,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火三月不灭,但是项羽是否挖掘了秦始皇陵?几千年来众说纷纭。据《史记》、《汉书》记载,刘邦在广武与项羽对峙时指责项羽十大罪状,其中之一就是“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但是王充《论衡》说:“秦始皇葬于骊山,二世末,天下盗贼掘其墓。”《太平御览》引《皇览》说是“关东贼发始皇墓”,但《水经注》说是:“项羽入关,发之,……关东盗贼,销椁取铜。”《三辅故事》则说:“始皇葬骊山……为项籍所发。”项羽发掘秦始皇陵的传说后来被一些文人墨客渲染得沸沸扬扬。
关于秦始皇陵的被毁,《汉书·刘向传》中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项羽掘墓以后,“牧儿亡羊,羊入其窟,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这种说法流传甚广,《水经注》、《三辅故事》、《三秦记》等文献都这么说,后世文人所作的咏史诗也多有论及此事的。
秦始皇陵究竟有没有被盗掘过?还是要根据考古发掘的结果来确定。
从秦始皇陵地面建筑的遗迹来看,寝殿、门阙、角楼、食宫、园寺、吏舍等遗址上多残留有红烧土、木炭和残砖断瓦,食宫遗址的铺地石中的木构都已成了木炭,大型板瓦和筒瓦都覆压在地下,这显然是整个屋面坍塌所致,可见当时火势之猛烈。
发掘秦始皇陵1号兵马俑坑时发现木构建筑大都变成了木炭或灰迹,表明它曾被大火焚烧过,而且许多陶俑是被打碎的,兵器和车马器大都被拿走,连战车的轮子都被卸下取走,显然在焚毁前曾经遭到过人为的破坏。这种破坏决不是私人盗掘所为,而是与重大的政治变故有关。联系到陵园内地面上现在还堆积着很厚的被烧过的残砖断瓦和炭灰、红烧土,有人认为1号兵马俑坑和陵园的地面建筑就是被项羽焚毁的。
然而根据秦始皇陵周围考古钻探所获得的资料表明,在地宫上口的外围墙以及通向地宫的墓道至今还没有发现足以通向地宫的盗洞。在秦始皇陵西侧的铜车马坑上面倒发现了2个盗洞,但深度还不到9米,连通道侧室的铜车马都没发现,距离地宫还很遥远。所以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经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完好,文献中关于项羽掘墓和地宫被焚的记载都可以予以否定。
叶文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