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国学”成了奢侈品
许民彤
如今,“国学”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后EMBA们、大中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怀着一颗虔诚敬畏之心走进国学班。据说,“国学概论”、“《四书》精读”这样一类的国学课程的学费,一年制的周末班需要三万多元,每月集中授课,一年算下来只上二十四天的课,平均一天课收费1250元……
有的文化批评家指出,现在那些五花八门的“国学热”并不表明国学研究在今天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国学已经变成了社会浮躁心态下的一种炒作,已经成了一种附庸品,成了富豪们的一种奢侈品,国学正在被不同的力量所倚重、所利用,进入了“国学交易的黄金时代”……
从文化史来看,文化出现以后,起初的确是少数特权阶层的活动,只有少数人拥有享受文化的权利,谁能看戏、谁能听音乐是一开始就有所限制的,限制主要是就教育程度而言的,但接受教育的先决条件又是各种经济和社会特权。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人、劳动者阶层是难以接触文化、享受文化的,文化的确是一件奢侈的事。但如罗素所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已有可能公平地把文化的权利分配给大家,为整个社会人人享受,而无损于文化的发展。所以,从本质上说,文化一直是按照文化民主化的道路发展的。而如今,那些已成奢侈品的“国学”,似乎正与这种文化的发展方向走着相反的路子。
文化理论中有一个“高值文化类型”的说法,这种“高值”文化的特性就是,它在某一部分特殊发达,但它的范围却比较狭小,生命力也显得短促,反而不如那些低级的、普及化的、大众化、草根的文化在各方面较平均,而且更能稳步前进,文化的某一部分如果趋向高值,它的气数也就可悲了……目前的这种高价“国学”,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命运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