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奇门屋:“大宅门”往事
建筑:处处蕴藏周易玄机
从身在异乡到落地生根
六德堂是在郑氏家族的竹子生意发展到鼎盛时期所建。清朝末年,大浪村的郑氏后人郑宏熙本着“已具资财、当拓未来”的想法,开始筹款改建祖屋。
在此之前,于战乱年代迁徙至大浪村的郑氏家族,世世代代一直定居在“兵营式大屋”中。如果说两百年前,他们在大浪村第一次搭建临时住房时,心里还满是身在异乡的“客旅”之感,不免草草了事,那么在两百年之后,郑氏族人已经开始把异乡当故乡,他们要盖一间供世世代代的郑氏后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宅门”了。
郑宏熙当时有六个儿子,当然,不久之后,儿子们还会有他们的儿子……郑老爷子当时想必是在心里为自己描绘了一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美妙画卷,然后他的“大宅门”创作思路逐渐清晰:
共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再各分三个厢房。这样就会生出六个整齐划一的空间。房屋正中是祖殿,这一核心地位是不能变的,但厢房还继续用天井、厅堂的形式相隔出数十个独立的空间。既能保证整个大家族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还能令每个小家庭拥有独立的空间,岂不美哉?
儒家理念,周易风水
1913年,这个令人咋舌的建筑终于落成。它占地3600平方米,一共有大门小门99道,大窗小窗99扇,长巷短巷99曲,正厅、厢房99间,它们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门中有门,巷里有巷,屋内有屋。祖殿居中,厅房相拥,碉楼俯视,巷道幽深。
郑宏熙为这座“大宅门”命名为“六德堂”,不仅是因为他膝下有六个儿子,还因为他希望子孙皆能成为有德之人。因为他深信“福缘善庆多,寿为德积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六德堂”内部的建筑装修也颇为讲究,处处都是雕梁画栋,连下水道放水孔的盖子也是精心雕刻的大理石工艺品。两厢旁厅檐栏上都刻着梅兰竹菊,墙檐、门楣、屏风上也都描画修身齐家之警言名句:“仁居”、“由义”、“安舒”、“周规”、“折矩”、“润屋润身”、“蠡衍庆千秋”随处皆是,一派书香门第的气象。
黄伟宗说,“九九奇门屋”可谓是儒家术数的经典之作。六厢分六子,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为堂号,九数的门窗、巷道、台阶,寓《周易》“九六冲和,阴阳相配,品类咸亨”的理念。“九九奇门屋”里头几乎处处都蕴藏着儒家的机锋,也巧妙地运用了《周易》的风水建筑理念,令人对郑氏后人的大手笔叹为观止。
生活:延续百年的众声喧哗
外表朴素,内里繁复
造访六德堂当天,怀集刚刚下过雨。我们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走过隐藏在竹林中湿滑的石板阶梯,在一个小山坡之上,见到了它。
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四合院式围屋。从外观来看,它很朴素。大门很窄,让人无法想象这扇窄窄的门后,会有一间如此浩大的“大宅门”。
走进来,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名不虚传。原来它的内部如此繁杂,几乎走几步就会有一扇门,推开这一扇接着一扇的门,你面前出现的有可能是一条回廊,或一个厅堂,也有可能是洒满阳光的天井,一个隐秘的厢房……每间房子并不太大,大抵只有20平方米左右,并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它们的另一侧总还会有另一扇门,而门后的世界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不一会儿,我们就在这个如同迷宫一样的大宅门里迷失了方向。
最后,我们只好走到它后院的山坡上从高处端详它的模样。虽然这个大宅门的后半部分已经塌陷,但还是能够看出来,六德堂的整体格局十分规整,沿中轴线中设三进大厅,左右两厢各配三排厢房。虽然外表平平无奇,但它内部的玄妙,真的只有身临其中才能体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