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任继愈逝世 毛泽东曾评价其"凤毛麟角"(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著名学者任继愈逝世 毛泽东曾评价其"凤毛麟角"(2)
2009年07月12日 05:58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齐鲁双星

  同日陨落

  仅相隔4小时

  任继愈:山东平原人

  去 世:4时30分

  地 点:北京医院

  享 年:93岁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

  去 世:8时50分

  地 点:301医院

  享 年:98岁

  1997年3月,季先生曾说:“我不是搞中国文化的,更不是搞哲学的。毛主席最推重任继愈。说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你们最好去找任先生。说我是国学大师,是外行话。”

  任老与季老有缘,连去世的日子,都选在同一天。任老一生,皓首穷经,甘坐冷板凳,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学术成就卓越,影响深远。他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培养了几代中国哲学史和宗教学研究人才。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以来,积极推进图书馆建设,为繁荣发展国家图书馆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晚年还孜孜于《中华大藏经》的主编工作。

  任老不喜欢采访,不喜欢当名人,自谓平时连捶背时间都没有,哪有空闲扯,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学人,寂寞平生,百年孤灯。他支持无神论研究,却为中国宗教学开山立业。为人宽厚,学问博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任继愈为人,如雪中炭火,栖身之家,常在积雪中。月挂天心过贫汀,公去矣,一轮皓月照千峰。

  “儒教是教,

  孔子是教主

  上世纪80年代初,任继愈提出了“儒教是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此观点打破了国内外思想界认为“中国古代无宗教”的普遍观念。

  1987年,任继愈任国图馆长。他认定了古籍整理这项远离名利的苦差使。“对于古籍文献整理,任老有着自己的原则。从做选题、写提纲到审读点校,他总是亲力亲为,从不做‘挂名主编’。”李申说,每次去国家图书馆任老办公室,都能看到书桌上摞着厚厚的书稿,而这里面大部分书稿任老都要一本本看过。

  虽已过耄耋之年,任继愈先生依然不遗余力、老骥伏枥,为让尘封已久的古代文献焕发出新的神采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主持下,总字数过1亿的《中华大藏经》历经十余年完成了107卷;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文津阁《四库全书》也已影印出版;他主持编写的《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等工具书填补了新中国宗教研究空白;依托国家图书馆馆藏启动的“中华再造善本”完全仿真影印了500多种珍稀善本;7亿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工作也已走过了十余年: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作也顺利开展……

  社科院宗教所原所长杜继文说,在任老眼中,认真做学问是学者的本职工作,低调做人、专心学术才是学者本分。 新华

  “培养人才

  不是蒸馒头

  “神志不清”时仍不忘坚持“高中文理不应分科”

  任先生一生关心教育,对年轻人也寄予厚望。他强调年轻人要有理想,哪怕是空想,太现实的年轻人没有出息。他还推动引进了我国台湾中学国学教材。

  6月17日,他缠绵病榻已神志不清,但在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丽去看望他时,他身上插着好几根管子,仍不忘说,“小学是学知识的,中学是学做人的。小学学不好可以补救,中学学不好就没办法补救了!基础要放得宽一点好,高中文理不要分科了。”

  整理自王丽博客

【编辑:朱鹏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