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
☆张颐武(学者,文化评论家)
是知识分子精神高地
张颐武得知季羡林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意外,“在北大,大家都觉得季老身体很好,好好保养能活过一百岁,谁知他还是去了,实在可惜。”在他看来,季羡林朴实平易,人格中有着“玉”温润的气质与可贵的品质,“他是20世纪到21世纪转折点上一个象征性人物。”张颐武说。
张颐武认为,季羡林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听到关于季老的人格污点或负面传闻,当下不乏专业精进,但在人格道德上却被人诟病的知识分子。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尤其让张颐武佩服的是,季老目光高远,视角独特,他对于“中国文化复兴”的思考,以及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思想的阐发等为学界提供了新视角。
对于季老的去世,张颐武认为是季老对自己一生的完整而完美的总结,“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伤悲。”
☆葛维钧(著名学者、季老学生)
受益治学精神和态度
葛维钧说,季老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的学术成就肯定会在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位置。“他对我最大的影响也是在治学的精神和态度上。他写《糖史》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但他仍然不管严寒酷暑每天都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经常是看了半天,一个有用的资料都没有,只能怅然若失地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
葛维钧说:“有时候发现了新的线索,季老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通常都是跟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我现在做学问,也从来不敢想当然,遵从先生的教导,查阅第一手资料和工具书。”
☆尹守峰(季老母校济南一中校长)
生日礼物未能送出
“听到季老去世的噩耗,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太相信,说实话,也不愿意去相信。”尹守峰说,“上次见到先生时,他精神很好,谈吐好,思路也清晰。回忆起在母校济南一中的生活还饶有兴致。”
尹守峰告诉记者,6月上旬,他还赴北京与季羡林先生的家人商议为季老办一个小范围的生日庆祝活动。“和季承商议的是7月20日办这个生日会,初步方案都做出来了。代表母校送给季老的生日礼物也已经早早买好了,是山东潍坊的一家嵌银工艺品厂用金箔和银线编制成的‘寿’字圆盘。”尹守峰表示,这件未能送出的生日礼物现在还陈列在济南一中:“这是一件饱含着一中人、家乡人情谊的生日礼物,遗憾的是,季老并没有能看到它。”
☆唐师曾(新华社记者、季老好友)
人生路上一座灯塔
刚从珠江采访回京的唐师曾听到季老逝世的消息后,自言“老鸭心比冰寒”。
在唐师曾看来,季老就是生活中的一位老爷爷,也像小说中的神父,还像一座精神灯塔一样指引着晚辈们行进的道路。“和他聊天的过程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他会倾听你的意见,他认为好的会赞成你,认为不好的还会批评你。当然,对于我决定要去做的事,他大多数持鼓励的态度。”在唐师曾眼里,季老对事认真,对人认真,对学问更认真,事事讲资料、讲考据,因为毕生认真,所以做学问饱尝苦头。
-探访病房
纸笔仍在大师已去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301医院季老生前所住的病房。当时,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整理病房里的用品。她说,自己照顾季老每天的饮食起居快两年了。
“头两天只说身体不太舒服,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面对季老的突然离世,这位年逾五旬的山东女子黯然神伤,话语间,不停叹气、摇头。
她说,季老生前喜欢写字,也喜欢读报,但随着他视力的下降,每每都是由旁人念新闻给他听。
记者在病房内见到,装有橱窗的书柜内还有些尚未被清理的笔和纸,床头柜上摆着大花篮。走廊内,正对病房的窗台上摆有一个黑色边框的鱼缸,一条金色的观赏鱼慢慢地游来游去。
记者周逸梅 李铁铮 李秋萌卜昌伟 实习记者苗慧综合《山东商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