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题到上架,13万字的书只用7天——
“快书”能否出好书
本报记者 董 阳
6月26日,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去世,当天下午现代出版社总编辑臧永清和编辑们确定迈克尔·杰克逊传记的图书选题;30日,该社编辑张璐拿到了她责编的《天堂里的太空步》样书,7月3日,该书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上架。从确定选题到内容写作再到图书上市,用时不过7天,一位读者在网上留言说,这是在用做新闻的方式做图书,用开车来比喻的话,叫“飙车”。
“两天内写不完就不出”
出版社要求第一时间抢市场
6月26日,国内媒体开始报道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意外去世的消息,“当时我跟他俩(作者江小鱼、星汉)说,如果你们能在两天内写完,咱们就做,写不完,我就放弃。同时我跟出版队伍说,如果能在一周内上市就做,不能上市就不做。”臧永清介绍说。
对于两个人如何能在两天之内完成13万字作品的问题,作者之一江小鱼表示:我之前一直做音乐评论,对迈克尔·杰克逊非常熟悉,写起来可以说得心应手。“那两天没睡觉,一直在赶。”
“这种速度在当今出版界并不稀罕”,臧永清表示,他当年在中信出版社作副总的时候,曾主持编写过一本“超女”主题的书,超女比赛结束后仅两天,书就放到了西单北京图书大厦。臧永清还介绍说,有的出版社在汶川地震12小时内就出书了。
“这是一种‘快书’,要在第一时间出,如果半个月一个月出来,最先出来的已经占领了市场,你的书做得再好也不好卖。”臧永清表示,对于那些想在第一时间了解迈克尔·杰克逊的人们,先给他们一本速读的书,足够了。
据张璐介绍,《天堂里的太空步》已经印了3万册,而现在的图书市场,一本书能卖到1万册就算很成功了。
“没想到等来的是摘录网上现有资料的书”
版权和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我一直很期待,期待MJ的自传会有个正式的中文版。没想到,等来的是这么一个摘录网上现有的资料而汇集成的一个册子。”一位网友在当当网发表评论说。
记者将《天堂里的太空步》与网上流传的现代出版社1989年版《太空步》电子版进行了初步的对照,结果发现很多内容非常相近,比如,第五章《迷人的太空步》大多数段落与《太空步》相一致,很多地方只是将第一人称叙事改为第三人称。
其中,第66页倒数第二段写道:“纪录片《“颤栗”的制作》的成功很令迈克尔·杰克逊震惊,盒式录像带卖出了100万盒,直到现在,它仍然保持着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音乐录像带的纪录。”
在《太空步》中,这一段是:“纪录片《“颤栗”制作花絮》的成功很令我们震惊。它的盒式录像带卖出了100万盒,直到现在,它仍保持着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音乐录像带的纪录。”
不仅内容一致,连“直到现在”也没有“与时俱进”,1988年在美国出版的《太空步》距现在已经20多年,纪录还停留在20多年前吗?
对此,江小鱼表示:“实际上它是一本以编为主的著作,要能在短时间内把内容梳理出来,里面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判断。因为它是一本紧跟时事的书,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等到再版的时候我们会把不太准确的东西进行修订。”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飙车”出版需规范
即使对乐评人江小鱼和诗人星汉这样熟悉杰克逊的专业人士,要在两天内完成一本由事实和评论构成的传记也是“不可能的任务”;而对于那些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的诸多枪手而言,“飙车”写作则无异于瞎子摸象然后为象写生。
曾经做过出版的王玉先生告诉记者,著名演员陈晓旭去世后,他所在的图书公司也曾在一星期内编写出一本陈晓旭的传记,结果陈晓旭的家人不同意出版,原因是对内容的真实性放心不下。
“一般涉及国外的著作权和真实性问题,只要销量不是特别突出,没人会注意,也没有人追究,违规操作的成本很低。”出版人袁先生说,这种图书拼的不是质量,而是速度,谁在第一时间出谁就能挣到钱,至于内容,往往是根据网上现成的资料攒出来的,慢的一个月,快的一星期。
袁先生表示,正常情况下,写一本传记,从采访到核实情况再到完成写作,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像这样紧跟突发性新闻的传记作品,除非作者早有准备,否则没有资格为人立传。而现在出版界的情况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结果是你快,我比你还快,“飙车”出版越来越普遍。
“在迈克尔·杰克逊意外去世之后,人们急切想了解有关死者的一切,因此传记的出版速度对于出版商而言,无疑意味着效益;另一方面,图书的写作和出版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条件不具备就不能出,这一条必须坚持,这既是对传主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袁先生表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