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以上,而实际上只有不到8000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得到释放。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制约我国文化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文化产品价格虚高,限制了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目前,我国文化产品针对高收入群体的较多,面向大量低收入群众的则较少。与高收入者相比,低收入者对文化消费增长的潜在贡献更大。据对北京市场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就文化演出而言,能够接受100元以下票价的人占到72%,能够接受100元至400元票价的人占24%,选择400元以上票价的人只占4%。而北京大部分演出场所的票价,少则一两百元,多则一两千元,整体票价水平高于大部分普通民众的心理预期。此外,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也影响文化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居民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这是我国文化市场潜在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消费的重要原因。不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都比较高。而文化消费的需求弹性较大,特别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人们预期收入普遍降低的情况下,许多人首先削减的是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
文化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抑制了文化消费需求释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消费由过去的结构单一、消费层次低逐步向多样化、高层次转变。但目前我国文化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大量文化产品难以进入市场,另一方面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又严重缺乏。从文化产品供给看,由于许多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不是完全的市场竞争主体,也没有完全针对居民消费需求开发文化产品,造成大量文化产品浪费。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排演的剧目达5000余种,平均每天有十几部新剧上演,其中不乏几百万元的大制作,但真正能够得到观众认可、创造票房收入的并不多。从市场需求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整个文化消费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特别是需要大量价格低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品创意薄弱,阻碍了文化市场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化。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每次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都伴随一个或几个标志性的创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创新产品能开拓新的市场,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样,创新也是文化产品的灵魂,是影响文化产品利润最重要的因素。经过引进和学习,我国文化产业的生产模式已与发达国家十分接近,但由于原创性不足和优秀创意缺乏,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很少拥有获得市场广泛认同的拳头产品。就发展空间巨大的动漫产业来说,在动漫生产最早与国际接轨的深圳,九成以上的动漫企业仍以加工为主,原创作品少,优秀原创作品更少。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市场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
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影响了文化市场机制健康运行。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较短。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运行机制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政府统管各项文化事业,造成角色错位、管办不分等问题。目前,仍有大量国有文化产业单位从生产到管理由政府统包统揽。这样,既割断了文化单位与市场的联系、剥夺了文化单位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又无法真正反映消费者文化需求,最终造成文化产品消费者与文化产品经营者之间的分隔,造成文化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均衡。
赵卫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