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为什么中国一直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林毅夫:为什么中国一直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2009年07月03日 11:41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为什么中国一直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林毅夫  

  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大致相当,分别是960万平方公里和1040万平方公里,但以2004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口数为12.8亿,欧洲则为7.3亿,中国的人口总量将近是欧洲的2倍。中国的人口数量多主要是因为人口密度高,这不仅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东亚国家的特色。例如,日本的人口数量超过1亿,朝鲜和韩国的人口数量之和也有8000万,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

  关于东亚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高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假说。一种是文化差异说,认为中国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于传宗接代的需要有早婚早育的传统;而且对生儿子非常在意,通常要多生几个,因为一个儿子可能会中途夭折。这些早生多生的观念导致中国人口众多。另一种是宗教因素说,比如东亚的宗教都限制堕胎等。以上两种假说是从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进行解释的,但是它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中西部的人口密度,以及为什么汉族地区的人口密度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密度等等。如果是宗教的因素,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曾经是同一个国家,都信奉相同的宗教,应该有相似的人口密度。但是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1999年孟加拉国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81个人,而巴基斯坦只有175个人,孟加拉国的人口密度是巴基斯坦的5倍,同样宗教的国家在人口密度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我认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主要与不同地区人的养人成本有关。养人成本越低的地方,通常人口密度就越高。中国的地理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西部地区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到东部沿海地区海拔则在几百米以下。这种地形条件受到太平洋季风的影响,使得中国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月—10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温度两个重要条件,中国每年的5月—10月正好是“雨热同期”,特别适合粮食尤其是高产水稻的种植。欧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但在欧洲文明起源的希腊、罗马等地,雨季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正是温度较低的时候。降雨与高温不同期,因此欧洲比较适合小麦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不同作物的单产有很大的不同,中国1952年农作物的单产,水稻是每亩产161公斤,小麦是49公斤,玉米是90公斤,高粱是79公斤,小米是78公斤,甘薯是126公斤。水稻的单产是小麦的3倍多。

  在中国这种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同样的面积里粮食产量较多,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来计算,养人成本较低,养人数量较多,人口密度就会较高。欧洲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较低,以粮食作为计价单位计算,养人成本较高,单位面积所能供养的人数就较少。因此,欧洲的人口密度和总量历来就比中国低,大约只有中国的一半。

  同样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虽然曾属同一个国家,拥有同一种文化和宗教,但孟加拉国适合生产水稻,人的生存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孟加拉国的人口密度就特别高。巴基斯坦比较干旱,适合生产小麦,所以人口密度就比较低。

  同样的道理可以解释中国的人口总量为什么到明朝以后突然急剧膨胀,从几千万快速膨胀到三四亿。原因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玉米和甘薯两种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玉米的单产比小麦高出很多,按照以上的数据,小麦的单产是49公斤,玉米是90公斤,甘薯的单产更是达到126公斤。虽然它们的单产都低于水稻,但是甘薯在几乎任何地区都能够生长,原来不能生产粮食的地区也能够生产甘薯,这相当于一种技术变迁。粮食供给增加,导致粮食价格下降,人的生存成本随之下降,所以人口就一直不断地增长下去。中国在历史上人口密度一直高于欧美国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气候的温度适合于生产亩产更高的粮食作物,单位面积里养人的成本低,相等面积的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所以人口密度也就居高不下。

  (《中国经济专题》,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