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作品拍卖让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
好段子,值20万! 相声《城管与地摊》拍出天价
今天(2日),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作品拍卖会在北京举行。16部相声作品均以高价拍出,成交总价逾百万元。本次拍卖会的首个拍品——老相声作家王鸣禄的《城管与地摊》以20万元的价格被天津买家拍得。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说:“这历史性的第一槌敲开了相声创作产业化的大门。”
2009年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因意在保护相声作者权益,并提出作品拍卖的理念,从启动伊始就受到广泛关注。短短3个月征稿期内,共收到参赛作品1019件,刷新了我国历次相声大赛的征稿纪录。经过大赛组委会反复评审,共有16部优秀作品进入拍卖程序。
拍卖会上,激烈的竞价声此起彼伏。然而,直到第一部拍品《城管与地摊》的拍价从1万元被叫到20万元,姜昆心里还是不踏实。“这个价格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但还是怕都是些瞎嚷嚷不付钱的主儿,直到拍卖槌敲响,我才放心。”
长期以来,许多相声作者写出一个段子后,便直接给演员演,没有任何酬劳。稍好一点的能够得到一两百元的稿费。演员参加各种商业演出所得的演出费,也很少给作者分成。一些媒体播放演出,也只报演员的名字,没有人关注创作者是谁。
“一个相声作品需要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针对主题进行层层铺垫,经过三番四抖,把包袱一个个打开,最终抖出最响的一个,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创作过程,不熟谙相声创作、表演的特点和规律,是绝对写不出好的相声作品的。”王鸣禄认为,对创作者的忽视和不尊重,是近年来相声创作陷入低潮、鲜有经典作品问世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介绍,创作过程的艰苦以及酬金偏低、著作权得不到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削弱了相声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使得原本就不兴盛的相声创作队伍一再分流,一些有实力的作者有的改行写起小品,有的则加入影视圈,写起了电视剧。目前全国专业从事相声创作的作者不足几十人。
本次拍卖中,很多电视台、影视传媒对拍卖作品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据了解,随着相声作家著作权日益受到关注,今后相声的播放权和录制权也将逐渐规范,而通过拍卖拍得作品的媒体将获得相声的独家播放权。
“版权保护一方面是制度保护,另一方面只有创作者自己认识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才会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姜昆说,相声作品拍卖对推动相声创作所产生的意义远比推出一两个新演员更重大,他希望通过更多规范化的操作,将曲艺界其他艺术形式也推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记者刘阳、朱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