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咬文嚼字》副主编王敏:
“紧箍咒”是不能“戴”的
很多词典解释成语有误
记者;在你印象中,把被误用的新义当成正确的释义,这是第一次有词典这样做吗?
王敏:上海的一家词典就把“首当其冲”这个词引申为站在前列的意思,而其实现代很多词典对这个词的解释也有误,它们将“冲”字解释为交通要道,其实这个“冲”是指“冲车”,古时候攻城用两样工具:临车,相当于我们理解的云梯;冲车,冲击城门的车子。而“首当其冲”的“冲”实际上就是指冲车的意思,现代词典都把它比成是“要冲、要道”,根本就不能把它的意义引申出来。现在是热兵器时代,可以理解人们对古时候器具的不了解,但是却不能埋没了它们本来应有的意思,把它曲解了。
新词可以加入“不折腾”
记者:这本辞典还加入了“活学活用”、“多快好省”、“招商引资”等当下的四字语,这些新词收进成语词典合适吗?
王敏:合不合适要看这些词语在生活中对人们影响有多大。这是一种尝试,但是我觉得应该要有一个底线。好像之前台湾出了一本成语词典,竟然把“三只小猪”列到里面去了,这就完全越过了底线。而像现在“不折腾”已经成为了一个词语,虽然“折腾”是一个专名,而“不”则是这个“折腾”的否定式,但是现在无论是在翻译还是运用上面,大家都把它看成是一个整体了,这个词的影响力挺大的,所以我觉得这一类词是可以放在里头的。运用语文要有个基准线,只要你在这个基准线里头,那么就会有一定的宽容度,但是过了,那应该改正。
“紧箍咒”根本就不能“戴”
记者:你印象最深的被误用的成语还有哪些?
王敏:现在很多报刊包括《人民日报》有时都会用这样一个搭配:“戴上紧箍咒”,虽然“紧箍咒”现在可以引申为“限制人的东西”,但是“咒”不是一个具体事物,根本就不能“戴”,所以这搭配不当。还有“美轮美奂”这个词语,“轮”字必须是“车”字旁,不能变成“纶”或是“伦”,因为它有自己特定的意思;再如“伸出橄榄枝”一定是要以争斗以后为前提,不能单纯解释为向别人示好这个意思。
新闻联播也会读错字
记者:如果这些误用的意义有了合理的身份,那以后《咬文嚼字》遇到这种情况时,还能挑刺吗?
王敏:挑刺这个词用得不准确,其实我们是应该“就事论事,以理服人”,辞书现在已经成为发表个人观点的一个载体,使用者在用的时候,会自己甄别。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以前曾经把“唯一”改成“惟一”,大家都很不习惯,觉得不好,我们就给出了意见,后来在新修订版本当中,又恢复使用“唯一”这个词了。
其实语文错误是分主客观看的:主观上,人会有粗心出错的时候;客观上,任何一个语言系统都会有缺陷,会有一些令人误解的地方。而最易出错的词语也会有频率之分。例如人们都常说“子曰:食色,性也”。但是其实这句并不是孔子说的,是告子说的,这一类我们会指出来更正。我们从2005年创刊10周年开始,在媒体上公布了100个常用错的词,从2006年起每年公布10大语言差错,确实更加能够引起大家关注。例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后的一天,新闻联播播音员就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字读成了“yue”,其实正确读法应该是“le”,这是因为受到整句上下文的误解,总觉得应该有个字读“yue”。
○相关
“三只小猪”是成语?
台教育部门编雷人网络词典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5日报道,台湾“教育部”前几年就已推出了网络版词典,但因其将“三只小猪”、“灰姑娘”等词条列入成语词典而屡遭诟病,此后还被迫关闭了一段时间。在经历了“关闭整顿”后,重新开放的网络版成语词典至今仍“圈养”着“三只小猪”。甚至连例句都没变:“我们要记取三只小猪的教训,今天既然要建桥,就要建最坚固的桥。”这不禁让人质疑,台湾教育部门真的认为“三只小猪”是成语吗?
登录台湾“教育部”网站,你可以在在线成语词典中找到众多“雷人”词条,其中包括取自童话和寓言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母鸡和金蛋”、“杰克与魔豆树”;取自电影电视的“楚门的世界”,“真人Show”等,甚至连莎士比亚名剧剧名“奥赛罗”都被归入“成语”之列。
该词典给这些所谓“成语”造的例句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比如“睡美人”的例句是:“喂!起床啦!你们以为自己是睡美人呀!”“丑小鸭”的是:“这是我家的丫头,像只丑小鸭似的。”最让人喷饭的还要算词条“特洛伊”了——“这是特洛伊电脑病毒,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你的电脑。”
这些所谓“成语”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成语的认识,不仅如此,在网络版词典里还频现“雷人”词汇解释:“买春”被解释成“买酒”,“地下有知”成了“死后还有知觉”,“烘焙机”更是滑稽至极,意思居然是“首页”,原来是取自英文“Homepage”的音译。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吴敏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