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王刚浑厚有力带有磁性声音的评书联播《夜幕下的哈尔滨》,从辽宁电台传向全国;2008年伊始,王刚在辽宁电视台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新闻,开创了新栏目《王刚讲故事》。一年半的时间,这档摆脱了枯燥,成功融入个性与主播品牌号召力的栏目,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著名商标”,更衍生了“寻找故事王大赛“等“副产品”。昨日王刚回到沈阳,与记者分享了《王刚讲故事》开栏一年半以来他的点滴感受。他自谦自己绝不是什么“故事大王”,而把功劳全归功于团队,“还是把掌声送给那些在一线采访新闻素材的记者吧,他们的辛苦远超过我。”
欣喜:“讲故事”效果超预期
“出生”整一年半的《王刚讲故事》,从一开始的默默无名到如今全国闻名,成为辽沈电视媒体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同类栏目NO.1,这自然是王刚、辽台乃至所有辽沈电视观众的光荣与骄傲。对此王刚欣慰地表示,他所有的努力和辛苦都没白费。他说:“全国类似电视栏目有几十个,光北京就有五六个,竞争非常激烈;我王刚也不是专业搞新闻的,之前从未主持过新闻色彩浓厚的民生类栏目,所以一开始接这个栏目,我心里没底。”
虽然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但是王刚表示他在做前期筹备时,通过了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逐渐发现自己与栏目是分不开了,“虽然很多故事都很离奇,我们也在刻意制造那种氛围,但在本质上,栏目传递的是一种关爱和社会责任感,我逐渐发现了自己新的动力,不只是要做到‘不丢份’,而是真正能为百姓提供一种声音、一个视角,这一切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自谦:故事大王是集体奖项
由于一年半以来将《王刚讲故事》经营得风生水起,王刚有了一个新的绰号:“故事大王”。对于这个头衔,王刚表示实在不敢当,还开玩笑道:“大王?老王还差不多。”王刚表示,《王刚讲故事》最应该得到赞誉的,应该是故事的搜集者――在一线采访新闻素材的栏目记者,“你们听我讲的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可都是我们的前沿记者跋山涉水,费尽心力才整理出来的。很多采访对象都不愿意开口,还有暴力阻挠采访的,甚至有的采访对象听说是《王刚讲故事》的记者,直接说:‘王刚呢?他怎么不来?’……”王刚甚至直言,有了那么多好的素材,换谁来讲都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故事大王’这个称谓算作观众对《王刚讲故事》的一种赞美,那么这应该是个集体奖项,不能只给我自己冠上。”
自责:以后多抽时间陪孩子
王刚花甲之年老来得子,让许多他的关注者都惊讶不已。漂亮的大女儿已经结婚,如今小儿子还不到一岁,王刚对自己的育儿经自有一番解释:“之前亏欠女儿比较多,如今我会尽可能地多照顾小儿子。”
他对记者表示,1986到1988年,年幼的大女儿正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却赶上他工作最为忙碌的日子,“一天我出差后回家,发现女儿正在听节目录音――我没时间陪她,她想我时就听我的声音,我当时强忍住没落泪。”王刚表示,现在自己年纪也大了,工作不会排得那么密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陪陪小儿子,争取把对女儿的亏欠在儿子身上弥补过来。而对于给女儿的弥补,王刚笑着表示就是“强迫”她看《王刚讲故事》,“女儿的大部分时间呆在国外,对国内发生的事情并不了解。所以她每次回来,我都给她一些《王刚讲故事》的光盘,以便她更加了解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儿时的录音带换成了如今的DVD碟,但父女之情20年可鉴。
回应:赵忠祥是开玩笑
除了将大部分时间扑在《王刚讲故事》上,王刚透露,他今年上半年拍摄了一部新剧《锣鼓巷》。他透露自己在剧中出演一切恩怨的“罪魁祸首”――辛文远,身为大内藏珍阁掌门的他,因为不愿眼睁睁看着国家的稀世奇珍被慈禧拱手送给洋人,因此设计偷走了金镶玉,在妥善安置好宝物后自己引咎自杀。“辛文远窃宝是为了护宝,护宝又是为了最终献宝。他的一个情急之下的举动,决定了剧中三家人横跨50年的命运。”作为古玩鉴赏家的王刚,坦言非常喜欢辛文远这个角色,“我很能理解他的举动,换了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谈到鉴宝话题,记者自然问起日前赵忠祥“炮轰”王刚“收藏的古玩都是破烂”这一说法,对此王刚淡然道:“我们很熟,他就是开玩笑呢,大家不用太过介意。”
记者关力制
常晟罡/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