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永乐大典》重现于世
即将入藏国家图书馆
被学界视为珍宝的《永乐大典》卷2272至2274“模”字韵的“湖”字一册重现于世并即将入藏国家图书馆,这是从国图举行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传出的消息。时隔26年,我国首次购入收藏《永乐大典》,国家图书馆和有关部门不久将为其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
据国家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册《永乐大典》是今年3月正式办完手续,由相关单位购入公藏的。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08年初,当时,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刚刚公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一批古籍保护专家赴上海做相关调研。期间的一天晚上,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海外华人主动联系专家组,希望专家对自己手中的一册《永乐大典》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后,专家们兴奋异常,当即于晚10时许电话通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张志清,要求与国图现存《永乐大典》进行核对。“《永乐大典》是国图‘镇馆之宝’、四大专藏之一,我们都很熟悉。经过对卷数、字、韵等查对,我们发现,国图恰好存有这册《永乐大典》之前和之后的两册。我们连夜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在上海的专家”。此后,这位私人藏家携书来到北京做实物鉴定。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先后进行了四次次鉴定,确认其是真品。当时鉴定专家们都建议,如果藏家同意,无论如何要将这册《永乐大典》留住。
上一次国图入藏《永乐大典》还是在1983年。当时,在山东掖县偶然发现一册,其“天头地脚”空白处已被其主人——一位农家老人裁去作鞋样、卷纸烟,而敬字惜纸的传统,却让老人将其文字部分几乎完整保留了下来。此次,从接触这册《永乐大典》到最终购入,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最终,这位私人藏家被古籍专家和国图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所打动,决定将它转给国家图书馆公藏。张志清说:“这是一种机缘。一生能有这样一次经历,我已经很满足了。”但对国图购入的价格等细节,他不愿再透露。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的大型类书,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据统计,现在嘉靖副本《永乐大典》在全球范围尚存400余册,其中223册存藏国内,国家图书馆馆藏221册。
《永乐大典》残本星散于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目前散落在7个国家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单位有: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英国马登、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康奈大学、美国波士顿图书馆、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等。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永乐大典》加起来,不到原书的4%。
《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一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解之谜,或说深埋于永陵,或说被李自成焚毁,或说不知而终。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明史专家任道斌教授最近提出,《永乐大典》正本下落已有定论,早在明朝灭亡前的一场大火中被焚毁。据任道斌介绍,《永乐大典》原藏于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至北京皇宫内文楼(文渊阁)贮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紫禁城奉天门、午门和三大殿失火,《永乐大典》险被烧毁。明世宗朱厚生怕这部孤本再遭不测,便命儒臣摹录副本,历时六年,至隆庆元年(1567年)方告完成。从此,《永乐大典》有正本和嘉靖副本之别,正本藏于文楼,副本贮于皇史宬。后来,正本被毁,副本则传到清代,陆续有所失散,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多被焚毁,少数被劫往英、美、法、俄、日等国,有的流入私家庋藏,有的归入博物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