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赵本山。 中新社发 黄金昆 摄
二人转传承人经营“灰色二人秀”?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谈赵本山传承人资格之争
近日,因为新华社的一篇采访报道,引发了关于赵本山二人转传承人资格的争议。赵本山的“绿色二人转”传承的是不是真正的二人转?他的传承人资格是否应当取消?清华大学美学教授、文化批评家肖鹰,近期专程赴东北地区对二人转演出和传承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指出,“绿色二人转”打着二人转的旗号,不过只是 “灰色二人秀”……
记者:小沈阳领衔的刘老根大舞台商演,号称“绿色二人转”。日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批评“绿色二人转”传承的不是二人转艺术,他指出文化产业振兴和文化遗产保护是两码事,不能互相替代。赵本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岭传统二人转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责任有义务来传承二人转遗产。您在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中也强调,所谓的“绿色二人转”,实质上只是“灰色二人秀”。您划定两者的界限是什么?
肖鹰:二人转经历了近300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形态和审美特色。二人转的表演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男女两演员分别彩扮“丑”和“旦”形象,不做具体人物扮相,而是作中性扮;第二,中性扮的男女演员在一出剧目中变换着表演多个人物角色,在演员、解说和观众身份之间灵活转换,“分包赶角”、“跳入(人物)跳出(人物)”;第三,二人转是唱说扮舞“四功”综合的表演艺术,而且以唱为主。二人转的唱腔独特而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说。二人传的艺术特色,就表现在它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态中。
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与当今东北其他打着“二人转”旗号的娱乐商演一样,是“灰色二人秀”。“灰色二人秀”只有两点与二人转相同:第一,演员是东北农民出身;第二,以男女配戏为基本表演形式。除此之外, “灰色二人秀”与二人转不仅没有相同之处,而且从内容到形式,从风格到精神,都是相反的。在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中,小沈阳们的表演,不仅在形式上抛弃了二人转的基本表演形态和唱腔,主要表演模仿秀和逗乐搞笑的段子,而且在内容上表现的是低俗、扭曲和变态的生活意识。
今年5月6日,我观看了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看到的是与二人转毫无关系的低俗的杂耍、逗乐;性的猥亵表演和对残疾、智障、特型人体的恶搞。《南方日报》记者在观看刘老根大舞台5月在广州的商演之后,概括出赵家班“绿色二人转”三大怪:“掌声需要讨出来,演员没事互相踩,低级俗套往外卖”。这是对赵家班商演特征非常准确的概括。这正好说明赵家班的商演不是“绿色二人转”,而是“灰色二人秀”。“灰色二人秀”在审美趣味上追求低俗,甚至恶俗。这种“灰色二人秀”,完全没有传承二人转的历史成就,赵本山将之冠名为“绿色二人转”,实际作用不是弘扬二人转,而是败坏二人转。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别的媒体上称赵本山搞“灰色二人秀”坚持“走低”(低文化、低演艺、低格调)的娱乐商演路线。“走低”的路线存在什么危机?
肖鹰:赵本山选择 “走低”的娱乐商演路线,根源在于赵本山及其团队在当代文化发展中缺少必要的文化基础。赵本山和赵家班成员都是低文化的农民出身,不仅没有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普遍没有完成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他们就是带着这种低于当代中国平均文化水平的教育程度进入都市文明。他们失去了乡土文化的根基,又不能接受先进的都市文明,只能以低俗的方式和内容来媚俗、取悦都市观众。赵本山作为这个团队的“掌门人”,他今年以来的所有公开言论都借口“二人转是粗野的艺术”反对提升演员的文化教养和表演艺术,用他的话说,就是“害怕文化”、“害怕高雅”。
2002年以来,赵本山将在东北地区的35名“民间二人转”名演员以收徒的方式揽到自己的旗下,经营“灰色二人秀”的娱乐演艺业。坦率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的一位传承人,赵本山做的不是育林人的工作,而是伐木工的工作。无疑,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赵本山代表的是落后于时代的狭隘的农民文化意识和艺术心胸。正是这种文化意识和艺术心胸,使赵本山只见到二人转“俗”的一面,见不到它“雅”的一面;只知道观众需要快乐,不知道观众需要文明。因此,“走低”就成为赵本山经营娱乐商演的“不二法门”。“走低”商演可以获得短期的商业利益,但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没有前途。
记者:您认为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表演的是“灰色二人秀”,没有传承真正的二人转。那么,应当怎样传承二人转?
肖鹰:既要传承二人转艺术的基本而独特的表演形式,又要传承二人转艺术的传统内容。二人转传统艺术的结晶,是流传下来的300余个剧目,尤其是“四梁四柱”和《回杯记》、《包公赔情》、《冯奎卖妻》、《八戒拱地》、《杨八姐游春》等经典剧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的是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二人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价值在于以它特殊的表演形态和传统剧目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和相应的认同感与持续感。
记者:针对乌丙安对刘老根大舞台“绿色二人转”并非传承铁岭二人转艺术的批评,赵本山的经纪人高大宽回应说,二人转要生存就要“与时俱进”,并认为“二人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什么流行就会加入什么”。赵本山的长期合作者、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也公开回应乌先生的批评说,在词典里,传承的解释是更替继承。简单地继承跟冷冻和封存没什么区别,会使二人转变成“植物人”。在传承和创新问题上,您怎么看?
肖鹰:如果二人转真如高大宽所言, “什么流行就会加入什么”,那二人转不就成了一个巨无霸的流行垃圾筐,它还叫二人转吗?它还需要保护和传承吗?崔凯引用《新华词典》,解释“传承”为“更替继承”,没有错。但恐怕他把“更替”理解为“更换”了!准确讲,传,是转授;承,是承接;传承就是一代一代转授和承接。赵本山的“二人秀”,把二人转的表演形式抛弃了,把二人转的传统节目抛弃了,什么流行搞什么,是彻头彻尾的“流行模仿秀”,对二人转艺术遗产,既不传,又不承,这才是把二人转封冻成“植物人”!在媒体上,赵本山一再声称自己是喝二人转的奶水长大的。然而,这位二人转传承人认为: 二人转是自由的艺术,是野生的艺术,表演没有任何限制; 二人转也不能专业化;二人转仅仅是快乐的艺术。二人转是猪大肠一样,洗得太干净,就不好吃了。这是在为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秀作辩护。
今天的民众普遍认为二人转低俗,不能登大雅之堂,根源在于刘老根大舞台的“灰色二人转”忽悠观众,让观众误认二人秀作二人转。
无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这就是说,以传承为前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必须是有限度的,而不是无限的。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二人转艺术,而不是改变二人转艺术;创新的限度,就是保证二人转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被传承下去。无视二人转近300年的发展成就,无视二人转300余个剧目中的艺术经典,以二人转是“野生的艺术”、“二人转的表演是没有限制的”为借口,极尽低俗的流行模仿秀之能事,把娱乐表演搞成“全面走低”的愚乐杂耍,是对二人转传承人应承当的使命的背弃!
记者:您是否认为赵本山既有的作为,没有履行一位国家认定的二人转传承人的使命,是不合格的,应当“摘牌”?
肖鹰:是的,应当“摘牌”。实际上,我在东北考察时,听到多位资深二人转研究专家表达了取消赵本山二人转传承人资格的意见。对于这个心声,国家和东北相关政府部门都应当予以重视,否则将愧对历史!
作者:刘茜 金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