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日前公布了2009年度会员发展公示并附名单,其中查良镛(金庸)赫然在列。以金庸的名望及其作品,他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已是毫无疑问。
金庸加入作协的消息公布后,热议四起。一些“金迷”直言,以金庸85岁高龄,就应功成身退,不该搅这趟“浑水”;有网民叹息,金庸被中国作协“招安”,这是中国作协“扯虎皮拉大旗”;也有人认为,作协延揽金庸这样大师级别的作家意在“自救”,挽回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客观地说,“金庸大侠”加入中国作协,的确有利于我们内地和港澳文学进一步的合作,也使得以金庸作品为代表的优秀武侠小说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金庸是我们敬仰的作家,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攻读剑桥博士学位,这对一位八旬老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一般人的眼里,像他这样的社会地位根本不需要这样努力,但他一直在寻梦,也表明了自己的执着。
不过,对于金庸加入作协,大多数文化批评者、读者和网友却持不赞同的态度。某网友的跟帖直截了当写道:“明明是个武林盟主,为何偏要‘屈尊’加入某个门派?”有的读者甚至担心此举可能会让“金大侠晚节不保”。这么多人持反对态度,是颇耐人寻味的,这主要折射了目前文化批评界、读者和网友对中国作协的看法。从这几年文坛的一些事件来看,作协的权威形象已经受到了很大的质疑。比如80后作家郭敬明由王蒙推荐加入中国作协,引起轩然大波,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作协吸纳法律认定抄袭的作家,忘记了文学的伦理底线。
人们议论较多的还有作协体制和管理问题。“圈养作家”被看作是对创作力的束缚,更有作家认为作家领工资是一种耻辱。所以,我们时常听到要求改革作协的呼声,而民间一些具有读者和市场号召力的作家更不屑于在这种作家体制下生存。有读者说得好,摆在中国作协面前的重任,是把一个官僚化的作家管理机构转化成真正的服务型协会组织。就此而言,作协光会拉人头壮声势显然是不够的,充其量也只能制造一个八方来归、野无遗贤的繁荣表象。
如果这些反对意见能引起作协的反思,重塑作协在公众中的形象,那也是本次事件的一大收获。
杜浩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