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国际文化论坛“开坛” 于丹畅想海淀新生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海淀国际文化论坛“开坛” 于丹畅想海淀新生活
2009年06月22日 18: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江晨) 今天上午10时,以“城市·文化·对策”为主题的“二〇〇九年海淀国际文化论坛”在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行。

  论坛中,素有“学术超女”之称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于丹,放弃原定的《东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演讲选题,讲述她自己作为海淀区的一名普通居民的生活畅想。

  她说,北京市海淀区以“高雅”著称,“高雅”体现在举办数不清的学术论坛与讲座方面。但在现实生活中,她要和朋友泡吧、聊天,却跑到城东的三里屯和市中心的后海。

  “我家在海淀区的马甸,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也属于海淀区。海淀区难道仅仅只能举办论坛吗?我们能为海淀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吗?”于丹说,她作为一个深爱海淀区的居民,产生一种新的质疑——“究竟什么是海淀的文化?海淀的文化究竟是一张名片、一个坐标,还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

  “周易上对于文化的界定是‘关乎人文 化成天下’,文化就是要能够化入人心。过去的文化藏在发黄的册页,而今天的文化是多元的,我期待海淀区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品牌的文化。”

  于丹虽然在电视上讲授国学,但本职工作却是研究媒介与品牌,她认为,海淀区缺少品牌化、个性化特色。她说,北京城现在包罗万象,后海地区的胡同游凸显“老北京”特色,颐和园、圆明园、故宫被称为皇家文化,朝阳公园一带的使馆区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说到东城区会让人联想到时尚、小资等字眼,各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特点,唯独海淀区缺少一个生活方式的识别标志。海淀区不应该仅仅只是思想和启蒙的基地,还应有形成有个性的区域文化。

  “海淀的人才淹没在群体之中,应该让非常个人化的生活方式凸显出来”于丹说,她私下里非常喜欢先锋戏剧、爵士乐还有昆曲,她热爱各种活跃的、生活化的文化,她希望生活在北京各个角落的人与朋友相聚时,可以让集聚的成本更便捷。把海淀的思想光芒落实到活跃的充满热情的生活方式之中。

  此外,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宋春华先生做了《公共艺术的精品战略与创新》的演讲,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NEW)总裁,小罗伯特·倪德伦做了《百老汇对纽约经济的拉动作用》等主题演讲。海淀区委书记谭维克表示,从北京的文化经济的大局看,争取海淀文化品牌、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项目大面积向国际市场规模化发展,将使海淀变得年轻而富有活力。

  作为第六届海淀文化节的主打项目,此次论坛旨在中西城市文化交流中激起回响,共话当下经济危机中城市文化产业的机会和未来,寻求今日中国城市文化的健康生长的路径。论坛由中共海淀区委、海淀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淀文化委员会、《中关村》杂志社承办。论坛邀请了国内外文化领域的顶级专家、学术泰斗、政府领导、社会名流约400人出席。

  记者了解到,此次论坛还将涵盖圆桌对话、参观西区艺术A大道以及马奈草地艺术中心的音乐酒会等活动。

【编辑:庄百万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