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秦始皇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更谨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秦始皇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更谨慎
2009年06月22日 08: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6月19日,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挖掘现场,一位考古人员正在为刚出土的一个兵佣清洁面部。 中新社发 刘震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秦始皇兵马俑”第三次发掘更谨慎

  6月13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正式进行第三次发掘。长期以来,因为保护手段达不到要求,出土的彩绘兵马俑色彩会很快消失,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兵马俑没有继续发掘的原因。

  -本次发掘将会填补当前在兵马俑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

  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也就是在这一天,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正式进行第三次发掘。在发掘现场,发掘人员身着米灰色的统一服装,脚穿平底鞋。他们有的用铲子、毛刷等工具细致地清理发掘,有的仔细绘图,有的喷水保持土壤湿度,有的进行拍照……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经过一天的清理之后,陶俑、陶马、兵器、战车等一些物件就纷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兴奋的是,清理出的物品中不但有彩色武士俑,还发现了两辆距离非常近的马拉战车。

  “本次发掘原来的计划有一个大概的时间段,大约需要持续一年的时间,但是并没有设定最后期限,兵马俑的发掘不能求快,一定要尽量慢一些,仔细一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祝教授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表示,在今年4月底5月初,他就曾参与本次发掘的有关论证。

  “我们当时主要是论证怎么发掘,采用什么样的发掘手段才不会对兵马俑造成破坏,以及在什么地方进行发掘。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发掘出来的文物实施及时有效的保护。”刘庆祝说,根据本次论证最后确定的位置,挖掘点位于一号坑中间偏北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正在发掘的T23号探方。“兵马俑坑里面的各处布局并不一样,这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我们并不清楚。本次发掘将会弥补兵马俑以前发掘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会填补当前在兵马俑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

  -本次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发掘面积仅仅只有200平方米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前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说,经过多年的探测和发掘,秦始皇陵区兵马俑坑有三个,分别为一号、二号和三号坑。这三个坑共约2万多平方米。坑内共计有陶俑陶马近8000件,木制战车一百余乘,青铜兵器4万余件。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在整个秦始皇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面积为14260平方米,有陶俑陶马六千余件;二号坑次之,面积大约6000多平方米,有陶俑陶马千余件;三号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内有武士俑68个。目前只有三号坑考古发掘全部完成。

  早在1978年到1984年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俑考古队曾对一号坑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1985年,考古队对一号坑展开第二次发掘,面积同样为2000平方米。前两次的发掘规模每次均高达2000平方米,为什么本次发掘仅仅只有200平方米?针对这个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告诉《北京科技报》,不是他们不想多发掘,而是本次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发掘面积仅仅只有200平方米。

  “兵马俑的研究是一个持久的事业,我们只能慢慢来挖。在20~30年及其以后,那时的考古与研究手段肯定要比我们现在先进得多,这也是国家文物局不让现在进行全部发掘的一个重要原因。”段清波说。

  刘庆祝也对记者表示,虽然我们现在在兵马俑的保护方面也有了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但是也并不是说就有十足的把握。我们的一些保护手段,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几年以后说不定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要是一下子都发掘了,如果遭到破坏就没有办法了。

  -中德两国专家经过十多年努力,终于在兵马俑彩绘保护上取得了突破

  段清波表示,长期以来,因为保护手段达不到要求,出土的彩绘兵马俑色彩会很快消失,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兵马俑没有继续发掘的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专家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得出结论:在2200年前,秦始皇的工匠们在塑造兵马俑后,曾经将兵马俑坑中的这些“战士、战马们”打扮得色彩斑斓,鲜活生动。在1974年,当一号坑的兵马俑被发现时,有些依旧“色彩斑斓”,可是因为当时技术保护水平达不到,兵马俑身上的彩绘在出土后逐渐褪去。现在,人们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看到冰冷的土灰色军阵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身上的彩绘颜色脱落后的情景。

  段清波透露,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就开始着手研究彩绘兵马俑的保护问题。在中国和德国考古专家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下,兵马俑彩绘保护的技术取得了突破,终于研发了一套适用于发掘现场的彩绘保护工艺。通过该彩绘保护技术,目前已有十余件彩绘兵马俑得到了成功保护。这几年,彩绘保护技术已经被国家验收通过,并最终促成了本次发掘的进行。

  据了解,彩绘兵马俑在出土时满身都是泥土,对这些泥土进行清理时往往需要十分细心,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另一个方面,由于陶俑已经埋在地下2000多年,并且受到各种自然侵害,有的颜色层下的生漆底层已经老化,失去了与俑体表面的黏附力,暴露出的彩绘若不及时处理,其色彩在五六分钟之内就会因失水而卷曲脱落。

  段清波说,彩绘俑的保护一般都是采取“发掘现场进行彩绘保护”的办法。在本次的发掘现场,只要发掘文物出现彩绘,考古工作人员马上就将其涂上保护液,对彩绘进行加固,以确保色彩不会遇到空气而消失。

  “这次能够发掘出彩绘兵马俑,现在的彩绘保护技术对其实行保护应该是有把握的。”段清波说。但是刘庆祝依旧对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以后的保护抱持了谨慎的乐观。“现在我们有了一些新的发掘手段和办法,对于以前发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次应该会解决一些,但是能够解决到什么程度,目前还不好说,毕竟解决问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一号坑第二次发掘时曾有武士俑头遭盗窃,本次管理将更完善

  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距第二次发掘已经过去了整整24年的时间。由于是时隔20多年,本次挖掘被人寄予了太多的期待,一些考古人员也希望通过本次发掘揭开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一号坑中还有没有将军俑,除了士兵外,还有没有文官等。

  刘庆祝表示,本次一号坑的挖掘并不是要大规模挖掘新的东西,而是把20多年以前已经挖开的东西继续挖出来。1986年,因为发掘过程中一个武士俑的头遭到盗窃,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第二次发掘不得不半途而止。当时,一号坑的第二次发掘已经发现文物1000余件,很多文物都被揭去了土层。

  “当时武士俑的头丢了以后,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我们的发掘工作也被迫停止了。”刘占成说,当时,第二次发掘的文物还没有来得及做细部处理,只得采取了回填处理的方式,众多兵马俑仍然以出土时的姿态留在了俑坑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占成表现得十分谨慎。据了解,在一号坑的上一次发掘中,他本人曾被“停职检查”。后来在警方的多方追查下,终于发现了失窃的武士俑头的下落,并予以成功追回,当时文物贩子正准备偷偷将其贩运到国外。段清波说:“后来的调查发现,当时武士俑头的丢失是考古发掘工人和外部文物贩子勾结造成的,这也暴露了当时的兵马俑发掘与考古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现在这一事件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兵马俑博物馆的管理已经很完善,我们现在的考古发掘也比上个世纪80年代要完善得多,我想这次进行的第三次兵马俑一号坑的考古发掘,应该不会再出现在发掘过程中因为管理混乱而导致发掘文物丢失的情况。”刘庆祝说。

  -文/李鹏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