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时代的“易”思想与“阳”思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伏羲时代的“易”思想与“阳”思维
2009年06月15日 14:29 来源:西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伏羲女娲交尾图
伏羲八卦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伏羲时代的“易”思想与“阳”思维

  马慰国

  伏羲是“人文始祖”之首

  史籍记载,中国古有“三皇”。但对“三皇”的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中国通史(彩图版)》认为“三皇都是创世神话中的神人,或是史前人类生活方式的象征”,“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是先民代表”。史学家杨东晨考证,“所谓三皇,有天皇、地皇、泰皇;伏羲,女娲、神农;伏羲,神农、黄帝;燧人氏、伏羲、神农等”十余种说法,“古今学者多赞同最后一种的说法”(《中华羲皇太昊考》,2007)。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大地湾文化的大量考古文物新发现,炭化稷、黍、油菜籽种植作物证明是中国最早的农业文化之一;出土中国最早的彩陶,其中有代表性的绳纹红陶圆足碗,三足圆底彩陶钵,人面形葫芦瓶,还有运动性太极图旋纹盆等。据考证,大地湾遗址与伏羲“出生于成纪”相吻合,也与伏羲时代“结网罟”以促渔猎,“养牺牲”以充庖厨,发明创造太极图“作历度”以指导农牧业生产相映证;彩陶刻画标记“是中国文字的起源”(郭沫若语)相映证。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古有“三皇”,应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伏羲是“三皇”之首,是最具时代特征的先民代表。这种认识可能更符合伏羲时代的客观实际。伏羲是人不是神,他与创世神话的神人有巢氏、燧人氏有明显的本质区别,不可同日而语。“三皇立极,功被万世”,伏羲与神农、黄帝都是中国远古时代的卓越代表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和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

  伏羲时代的“易”思想

  从文字起源来说,“易”字由太阳和月亮两个字融合而成,代表日、月运行变化的规律以及对人事万物的影响和作用。关于“易”字,汉代许慎编《说文解字》时,列举了三种观点:一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二曰象形,“易、蜥蜴蜒蜒守宫也”;三曰“从勿”。后人总结出“易”有三个特点:“不易”、“变易”和“简易”。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伏羲时代,已用简单、明确、实用的示意符号、示意文字表示反映着天、地、人、万物之纷繁复杂自然规律的不变又运动变化,及相互转变,达到简单、明白、易懂的效果。“易”思想从生活实践中来,又是早期唯物自然哲学的原型。

  “易”有一个产生、提升、逐渐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易思想”,二是“易学说”,三是“易专著”。伏羲时代,先民们从观天察地、聚焦人事物变的生活实践中,感悟到类万物之情,通智慧之理,感识人生进化的包罗万象,即“人与天地相应,天人合一”。这种思想是对天、地、人时的唯物表达、辨证思考和积极求实的反映,同时,开创的“太极文化”也得到快速发展。伏羲时代具有了“易”思想,并以“太极图”具体、形象而极富哲理地表达出来,是当时人文生态环境下时代和认识进化的产物。进而对宇宙万物进行抽象与概括,逐渐提升发展为夏、商、周初之际的“易学说”;再不断充实、扬弃、发展为以《易经》《易传》等为代表的“易专著”。

  “易”思想是一种朴素的自然哲学思想体系,蕴涵独特的形象思维、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被统称为“太极思维”。太极思维在发展进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丰富的营养,成为古今中外极少有的几乎包罗万象的思想宝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阳阴思想

  “易”思想的发展与“阳、阴思想”的发展变化几乎是同步的、密不可分的。伏羲时代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和以男性为首领主导的氏族联盟时代,先民们长期积累了生存和生产知识,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认识,对人及万物的洞察了解,逐渐深化。面对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从日月、白天黑夜、男女、雄雌、热冷等自然社会现象中总结出规律,伏羲和先民产生了以阳为主导的“阳思维”和“阳阴思维”,萌发并产生了阳阴对立统一的思想,总结出“阳阴规律”,即相互联系的阳阴对立统一规律。在“一画开天”的太极图上,用简单明确的示意符号表示阳和阴,将神秘的万事万物以神圣的思想化合起来。进而“上究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生活实践中发现,事物中阳阴成分各不相同,有的阳成分多一些,有的阴成分多一些,有的外阳内阴,有的内阳外阴,但都用阳阴符号示意并归属分类,这样,一切复杂的矛盾的事物都能够和谐统一起来。由“阳思维”产生的阳阴思想体现出和谐宇宙、和谐社会中的一大规律,集中了伏羲及先民们的智慧,同时加深了对阳阴构成的万事万物的认识,极大地促进了伏羲文化和伏羲文明,进而引领和促进了神农文化、黄帝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

  归根结蒂,“阳阴思想”是由当时的父系氏族和氏族联盟社会决定的,这就是“阳思维、阳阴思想”的奥秘。

  为什么以后“阳阴思想”变成了“阴阳思想”?“变”的节点在何时?通过长期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变”的时间为商朝末期,关键人物是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商朝末期,西伯侯姬昌囚困羑里,出于当时伐纣灭商的社会需要及占筮需要,他在暗地里藏着伐纣灭商兴周的鸿图大志,这种心态、权谋都属于“阴”,而不是“阳”。这就是“阴思维”的奥秘。因此,姬昌苦思冥想,必须改变社会秩序及顺序,从理念上将以阳为主导的“阳阴思想”改变为以阴为主导的“阴阳思想”,并在“演八卦”、推衍六十四卦的编排上、卦象之义上和韬晦谋略中表现出来。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阳、阴颠倒,正反映了当时姬昌的身份、地位、生存状况、政治需求及理念发展的现状,它是时代性、历史性的巨变,而不是微不足道的细微末节,其直接影响了后人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模式,波及社会生活及思想意识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孔子等在内的大学者,在不经意或不深思辨析中,都受到了阳、阴颠倒的深刻影响。至今,社会生活、生产、概念等方面的一些逻辑对应的混乱或错乱,如日月、男女与相应的阴阳概念自相矛盾,其实都是阳、阴颠倒留下的痕迹;前文引许慎:“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也是受了“阳、阴颠倒”影响的具体表现,本应是“日月为易,象阳阴也。”

  “易”始于夏、商及周朝初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而性质复杂的“阴阳学说”,随后由《易经》《易传》等专著构建成“阴阳理论”,进而扩展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影响非常深远。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