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唤醒公众参与意识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应采取的举措,各方声音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遗产保护,需要政府参与,更需要唤醒公众参与的意识。
从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按照每人8000元的标准,资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地方各级财政也加大投入,专门安排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经费,并为传承人创造必要的传习条件和场所,鼓励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履行传承责任和义务。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资华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除了以政府为主导和充分发挥专家的理论引领和咨询作用外,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热心参与和支持。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则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力量可以完成的一项工作,它需要调动大众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一项全民关注的事业。
单霁翔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还曾提到一件事。2004年7月20号,在贵州的黎平县的地坪乡,有一次特大洪水,黎平县地坪乡有一个风雨桥,叫地坪风雨桥,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非常地漂亮。但在这次洪水来的时候,整个桥被洪水就巨浪给吞没了,那么村里老百姓就怕这座桥被冲垮,就从家里拿了铁丝拿了所有的绳子来捆这个桥,最后没抵挡住洪水,这个桥轰然地就倒塌了,就在这个桥垮塌的一瞬间,当时在场的,这是侗族的村寨,侗族的男性的村民,全部跃入了洪水,三天三夜一直从贵州打捞到广西,沿途见到村庄的村民就告诉,从上面漂下来的木头是我们家乡的风雨桥,帮我们保留我们过几天会来运的,一直打捞到广西。后来又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居然这座桥的73%的构架,运回了家乡,再一清点,桥上有28根大木,就是支撑着桥的框架的大木,一个都没有少。
单霁翔认为,民众如果对文化遗产,对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有这种感情的时候,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真正的安全。
有资料显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好的国家,大都与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密不可分。在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虽然由文化部门牵头,但在具体细节的落实上,大都由一些民间组织去完成;韩国更是把民众参与作为文化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遍及全国的民俗博物馆,各种形式的民俗演出队和遍布社区、学校的民族文化学习班,让广大民众充分得到文化遗产参与与分享的机会。
尽管民众参与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目前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今年“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有媒体曾进行专题调查,结果在“你是否知道文化遗产日”一栏,竟然有88%的人选择“不知道”。
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做了不少工作,并且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但要真正让文化遗产保护走入公众,成为一种全社会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唤醒公众文保意识,关键在于教育
要想唤醒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中小学阶段普及相关知识,从而使之深入人心。
从各方报道来看,目前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遗产的认知仍有待提高,愿意研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也导致了一些技艺后继乏人,面临“绝种”的窘境。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惟有从小开始进行相关教育,使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根植于心。毕竟,当下的少年儿童,才是明天传承祖先文化遗产的希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