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回应易中天:我俩关系不是鸠山与李玉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辉回应易中天:我俩关系不是鸠山与李玉和
2009年06月11日 15:24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李辉质疑文化名人文怀沙”事件原本已被淡忘,突然间被半路杀出的“学术超男”易中天“推波助澜”了一番,再次升温。前日,本报做了报道,接着李辉作出回应:用证据说话。而易先生博客里以短文的形式对李辉的回应作出表态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昨日,李辉给本报发文称:我想他不至于说我们之间像《红灯记》里的鸠山与李玉和那样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两股道上的车”擦出火花

  对易中天半路浇一桶汽油再次引燃事端,昨日,李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理解,这么大个事情,被大家关注很正常。”说到自己此番的“文化打假”这个话题,李辉很是无奈:“商业行为的打假,有明确的标准,简单,而文化界的打假为何这么困难和麻烦?不管怎样,我内心坦荡,不会违背自己的良知说话。”他接着发来一篇短文,对易中天称和他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回应说:“我想他不至于说我们之间像《红灯记》里的鸠山与李玉和那样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当然我想也不会。一句话,我们的观点不同,自然是走不同的路,但虽然‘两股道上跑的车’,但我希望这两股道是在同一个路基上,这个路基是以道德诚信和事实真相筑就起来的。只能把相关的概念、事实、对象都确定了,才好讨论,不然没有逻辑,就没法探讨。”

  易中天阐述说,李辉的回应证明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也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而且自己之前在文中说的“先生的人品,我很敬重;先生的口碑,也一直很好”并没有错。“因此,我希望李辉先生保持这份良好的记录,我也将继续保持对他的敬重。”

  易中天:不关心质疑的结论

  李辉回应说:“他形容我‘飙车’是否准确,我不想讨论。我的主要目的是打假,也就是对文怀沙1990年代以来的不断编造、欺骗公众的事实的揭露。你们调查一下他在1990年代的编造行为到底是不是存在的?你们可不可以用事实来反驳我?就说说,文怀沙是个什么样的人?用证据说话,何必‘王顾左右而言他’绕来绕去?他们一再说所谓道德底线,那么能否告诉大家,你们的道德底线到底是什么?与社会诚信之间有无关系?说我的动机如何,道德如何,这都不是主要问题,只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

  针对李辉的观点,易中天觉得自己也必须亮明立场和观点:“第一,我不反对李辉质疑文怀沙,但反对他质疑的方法。第二,我也不反对在公共空间进行道德批评,但反对‘道德飙车’。第三,我不关心质疑和批评的结论,只关心批评者是否坚守原则和底线。”李辉认为,“易先生说不关心质疑文怀沙事件本身,对其结果也不大感兴趣,而只对我的质疑方式感兴趣。那么,没有了质疑本身的具体对象与语境,又如何单纯就其所谓方式继续深入争论和探讨下去呢?”

  李辉:个案背后反映潜规则

  李辉指出的道德底线到底是什么?易中天很爽快地回答:“这个问题,我现在就回答:能!而且,我已写好第二篇文章,提出道德批评的‘四项基本原则’,近期即可见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任何人都可以批评,可以反对。”最后,易中天强调他所说的只是自己个人的意见,任何人都可以批评,可以反对,而且“还欢迎批评,欢迎反对”。“因为在我看来,讨论这些原则的底线(即程序公正),比讨论文怀沙先生为人如何(即实质正义),重要得多。”

  对于易中天的“四项原则”,李辉回应说,这是好事,“我期待着拜读,希望能帮助我加深认识。但我同时也希望不要谈得很虚,不要空对空,云里雾里地说话。我很想在他的文章里,看到他谈具体的例子,比如说,假如是他本人发现了文怀沙(或者李怀沙、王怀沙都行)有编造甚至欺世盗名的真相,在自己的道德底线之上,他会质疑吗?如果质疑,具体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质疑呢?”李辉最后认为,文怀沙虽是个案,但这一个案的背后反映出中国文化发展近10年历程中的整个文化生态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些潜规则,包括文化与官场、文化与商业、媒体的责任等问题。

  本报记者 蔡震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