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教会》、《洛丽塔》、《杀死比尔》、《荒原大镖客》、《美国往事》……20世纪最高产也最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之一、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曾为400多部电影配乐,作品多得连自己都看不过来,世界上无数顶尖电影导演以与他合作为傲。5月23日, 莫里康内先生带着匈牙利久尔爱乐乐团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埃尼奥·莫里康内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
言简意赅:长者的矜持淡定
5月22日中午,意大利使馆文化处,20世纪最高产也最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之一,年逾80的埃尼奥·莫里康内先生在意大利使馆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说: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中国。30年前,与导演朱利亚诺·蒙塔尔多合作拍摄电视剧集《马可·波罗》时,我就来过。”大师对于这段记忆最惊叹的部分是:导演曾先到中国取景,并相中了一片建筑工地。可没过多久,当他和导演一同再到选好的外景时,赫然发现工地早已被一幢大楼取而代之。“我想,马可波罗当年来中国时,一定很兴奋。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这样,变化如此之快。”先生思维清晰,忆起往事依然如数家珍。
关于电影音乐,莫里康内先生表示,最重要的是要与导演有好的交流。“当我给电影写配乐时,我得记住,电影、电影导演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此外,我也得记住,配乐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转移了观众注意力,否则他们很容易跟不上电影的节奏。不过,我也尽量在每一部配乐里保留自我的创意空间,让自己的音乐语汇贯通整部电影。”与此同时,他还不忘告诉大家,他不单给电影配乐,还给交响乐团写管弦乐作品。在他看来,写“纯音乐”与为电影配乐完全不一样,前者可以“脱离导演的束缚,完全表现作曲家的创造力”。他说,在中国电影中,《红高粱》是自己的最爱。而中国的电影音乐,他印象最深的是《卧虎藏龙》。至于尚未与中国导演合作,他笑称:“可惜没有导演向我提出过写电影配乐的要求啊!”
循循善诱:老师的春风化雨
5月23日上午,气温已经很高。位于北京二环路边上的中央音乐学院内回响着悠扬的琴声,许多背着乐器的学生进进出出。
这座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今天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莫里康内先生应邀前来,举办莫里康内电影音乐创作理念讲座。据中央音乐学院的董立强教授介绍,在中方发去的行程建议中,老人仅在中央音乐学院上划了勾。
举办讲座的教室座无虚席,后边还站了许多没坐上座位的学生。老人一身素服,面部线条柔和,发言时不时低头看看手中的提纲,以确保没有遗漏。那是两张酒店的信笺,写得满满当当。不难想象,前一夜,经历了一天宣传活动已经非常疲惫的莫里康内先生,坐在酒店的床头灯下,仔细写下第二天想与大家分享的内容。
为了解释自己发言中的内容,老人突然起身,在身后的钢琴上弹奏起来。此时的他,与昨日媒体面前的莫里康内判若两人。虽然大师气度不变,但更多的是老师的循循善诱。发言中,他重复最多的话是:“我这样说,大家能理解吗?”若看到大家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便欣慰地继续讲下去;如若不然,则急切地请翻译询问大家具体困难在哪里,他可以再做解释。
莫里康内先生发言后,便急切地请同学们提问,这时距原定的一小时只剩几分钟。校方恭敬地送上礼物,老人客气地将礼物拿出给同学们展示,还幽默地扬了扬眉毛。紧接着,他就让翻译转达:“现在可以开始请学生们提问了吗?”随后,便坐下擦了擦汗,笑着说:“刚才突然加入了送礼物的环节,我以为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呢。”
莫里康内先生的一位乐迷远道而来,问了一个前一天媒体也很关注的问题:“很多中国导演都很喜欢您的音乐,您为什么没有跟他们合作呢?”莫里康内先生笑了起来:“你的前半句话好像是在奉承我吧,不像是个问题呀。至于没有跟中国导演合作,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邀请我呀。”这个答案显然比昨天给媒体的答案更可爱更鲜活。看得出,重新回到学校,和学生们在一起探讨音乐,让毕业于著名的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的莫里康内先生心情很愉快。
对于“如何在2003年的日本电视剧《武藏》中运用亚洲元素”这一问题,莫里康内先生说,这是他惟一合作过的亚洲片。当时,《武藏》的导演在罗马遇到他,请他执笔,他说:如果要写亚洲风格的,请找亚洲作曲家。导演的回复则是,我就需要您的风格。我想,这个答案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他未与中国导演合作的部分原因。
庄重优雅:大师的不凡气度
5月23日晚,“埃尼奥·莫里康内电影往事交响音乐会”如期在人民大会堂奏响。一身黑色西服的大师走上指挥台,庄重雍容。一曲《美国往事》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大会堂里鸦雀无声。他的指挥并非激情澎湃,但那种大师才有的气派令全场倾心。第一首曲终,大师转身弯腰致敬,大会堂里响起了久久无法停歇的掌声。音乐再响起时,许多观众都闭上了眼睛,完全沉浸在音乐中。
不同于许多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没有节目单,但是对于莫里康内先生的众多粉丝来说,这不算难题。每一曲响起,都会有人低语说出所对应电影的片名。
中场休息时,记者发现了前来捧场的香港著名导演吴宇森,并对吴导进行了简短的独家访问。他说:“我一直非常喜欢莫里康内,也一直希望有机会与他合作。”想必这是许多导演的心声。“大师说没有中国导演向他提出邀请呢!”导演听了这句话,笑了。“您觉得原因何在?”导演说:“有很多时候是因为双方的情怀不同。咱们的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后期制作太赶了,没有给电影配乐留下足够的时间。当然,制作费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也是问题……”作为一位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的华人导演,他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采访结束后,正在与影迷合影的吴宇森突然偏过头,对正准备离去的我说:“我在做《赤壁》时,比如剪片时,就一直在听莫里康内的音乐,他给了我很多灵感。”
莫里康内先生指挥完原定的最后一首乐曲,携匈牙利久尔爱乐乐团的全体成员共同向听众致谢,观众也都起身回报以非常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随后,他向后台走去,因为观众的掌声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他走到一半停下来,扬扬眉毛,耸了耸肩。向前走了两步,他又停下,将右手放在左心房的位置,垂首向观众深深致意。
作者:周依奇
(本文图片为站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处图书馆内的莫里康内先生。周依奇 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