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鸦片”遭声讨:让低俗音像制品远离孩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精神鸦片”遭声讨:让低俗音像制品远离孩子
2009年06月01日 10:41 来源:法制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精神鸦片”毒害未成年人遭集体声讨

  让低俗音像制品远离孩子

  “低俗音像制品的出版者会给他们自己的孩子看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吗?”

  “不能再让低俗的文化产品危害我们的孩子!”

  近日,在由中宣部、全国“扫黄打非”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的“社会各界抵制低俗音像制品座谈会”上,来自出版界、教育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家长代表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质问和呼声。

  声音

  低俗文化危害不亚于劣质食品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音像出版、复制单位打着人体艺术、性教育等幌子,违规或非法出版、复制从封面、包装到内容都存在低俗、淫秽色情问题的音像制品。为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给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4月12日,全国“扫黄打非”办部署开展了清缴整治低俗音像制品专项活动。这一举措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座谈会上,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专家组成员张书毅表示,一些淫秽的,低俗的、暴力的音像制品,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鸦片,不仅对青少年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对整个社会都有腐蚀作用。青少年通过网络或者是音像制品、影视作品接触这些不健康、低俗的东西后,容易变得消沉、不求上进,不少青少年犯罪都和接触这些不健康的文化产品有关。他呼吁,“不能让这种低俗作品泛滥,不能让它危害我们的学校和社会。”

  中国教育电视台播音指导闻闸说,食品安全大家都很重视,一有问题大家眼睛都瞪圆了,精神食粮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像重视食品安全那样来重视精神产品。”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周建潮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打了个比方,“有的人可能提出低俗音像制品危害性有那么大吗?看一回又怎么了?其实这种危害是潜移默化的。大家都知道安徽阜阳发生过劣质奶粉事件,劣质奶粉吃一回又怎么样了?致命吗?不致命,但是长期吃的结果就导致出现了‘大头娃娃’,低俗文化产品的危害性和劣质食品的危害性一样。”

  北京二中副校长许柬表示,低俗的音像制品就是精神毒品,是文化垃圾,如果任由低俗音像制品在社会上蔓延,必然影响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是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大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呼吁

  别让低俗音像制品披上合法外衣

  出版低俗音像制品的并非都是地下非法“小作坊”,在这次专项行动中,一些合法音像出版社也因卖版号出版低俗音像制品而上了“黑名单”并受到处罚。这一现象引起了与会者的担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不无忧虑地谈到,一些低俗音像制品往往带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它拥有合法的出版单位、合法的出版刊号,并且在正规的商店里销售。“这样的一些低俗产品,如果不认清它不合法的本质就会被迷惑。”

  座谈会上,很多代表都呼吁,音像出版、复制、发行单位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杨再石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他看到的社会上存在的低俗信息。他谈到,从事出版工作的人要有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几张钞票,就出版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危害青少年。”

  家长代表刘建华先生表示,低俗音像制品进入市场,直接危害到免疫力差的孩子,出版社作为文化单位,有责任、有义务来保护青少年,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绿色的成长环境。

  作为业内人士,周建潮坦言,目前音像出版行业不景气,不少出版社都是惨淡经营,但他同时表示,“这并不能成为一些单位卖版号、出版低俗音像制品的理由”。

  回应

  淘汰一批不合格音像出版单位

  截至目前,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布的10家因出版、复制、发行低俗音像制品而受处罚的单位中,有4家是音像出版社。“这暴露出在音像制品出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在座谈会上说,少数音像出版社的从业人员尤其是领导层,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等极度缺乏,所以,在从事出版活动过程当中,就会时不时地出现违规问题。

  此外,朱启会并不诲言,一些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也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甚至是缺位的问题。

  在谈到接下来的工作时,朱启会表示,今后要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音像出版秩序。“现在音像出版单位将近400家,其中确实有不少不符合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要求。”他表示,对现有的音像出版单位,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整合一批,通过管理处理一批,通过年检淘汰一批,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此外,朱启会还表示,将加强对年度音像制品选题的申报管理和重大敏感选题的审读,进一步加强对音像制品的质量管理。

  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司长曹宏遂则表示,将加大对出版印刷企业、复制单位的管理,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督促这些单位坚决执行印刷业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本报记者 朱磊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