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活动遍及全国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活动遍及全国
2009年05月31日 13: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弘扬民族文化 延续中华文脉

  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活动遍及全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喜庆之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全国各地将于“文化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讲座、论坛以及咨询服务等活动,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宣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以营造全民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在5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通报了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有关情况。据介绍,遗产日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决定将于6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仪式,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及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进行表彰,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颁发证章,为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收藏单位颁证及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授牌。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是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重头戏。6月12日至14日,文化部将在京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丰富内涵及独特魅力。展演汇集了全国10个省(区、市)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基诺大鼓舞、羌笛、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山南昌果卓舞等14个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涉及藏族、维吾尔族、羌族、基诺族、蒙古族、壮族、哈萨克族、朝鲜族、苗族、侗族、回族、哈尼族、土家族13个少数民族。参演的共有160名民间艺人,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为85岁,其中有1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月1日至13日,由文化部和四川省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在四川成都举行。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围绕“多彩民族文化·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开幕式暨街头巡游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剧(节)目演出等节会活动。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最大特点,是“非遗”保护宣传活动从中央到地方,已经遍及全国各地,非遗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出全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一是6月13日当天,文化部将与中央电视台,并携手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八省市文化厅局和电视台,共同举办历时4小时的“中国记忆——文化遗产日”大型直播节目,从南到北,对京杭大运河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展示;二是各省(区、市)文化行政部门按照文化部的部署和安排,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主题,精心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宣传活动。三是围绕端午节举办的各项活动丰富多彩。5月28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2006年,端午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务院又将端午节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今年,各地围绕端午节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作者:徐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