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双方应该加强合作
对于“民间”和“文博界”研究的对立,王弘治表示,当前的学术条件下,在学术研究上“文博界”压制“民间”的可能性不大。现在中国古文字学研究氛围相当开放,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并不难,还可以在权威的网站上发表文章。“民间”学者过份强调“被压制”,实际上正是脆弱的表现,有点像热衷于挑战相对论的民间科学家。为什么其中还有不少学院中的“民间”研究者强调他们的观点被“学术权威”压制了呢?王弘治认为这确有可能,但这是针对个人的现象。
在他看来,“民间”的收藏者和研究者最应当做的是和“文博界”合作,具体的方式就是帮助“文博界”找到这些“传世文物”可能的出土地点。甲骨文研究之所以能发展成一门科学,就是因为能够由政府组织科学地发掘殷墟。其实,从19世纪末开始,学者就开始收藏、研究甲骨文,但因为发掘不科学,给收藏和研究都带来很大麻烦。直到1928年,由当时的“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主持开始了发掘工作,才让甲骨文研究走上了正轨。
如果“民间”收藏者帮助“文博界”发现了新的文物出土地点,结果挖出了和他们的收藏品类似的东西,就可能说明他们的收藏是真的,这样对双方都有利,这是“双赢”的局面。很多收藏者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自己的东西是“独一份”才值钱。这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新知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刘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