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普利策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网络时代的普利策奖
2009年05月21日 18:37 来源: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络时代的普利策奖

  文/蔡宸亦

  上个月,2009 年度普利策新闻奖揭晓后,人们惊异地发现,获奖记者中已经有人因经济危机而被炒鱿鱼,转而供职于网络媒体。事实上,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影响力,已经在悄然改变普利策奖的评选。对此,有人担心传统新闻的可信度标准会被降低,有人则对互动交流的前景充满期待。

  一个世纪前,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 写下遗嘱, 将200万美元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新闻奖,从此他的名字似乎象征着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但普利策一定想象不到,一个世纪后,媒体从业者的生存状况会变得多么令人辛酸—一个报道水准足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仍会面临被炒鱿鱼的噩运。

  上个月,2009 年度普利策新闻奖揭晓后,人们惊异地发现,荣获本地新闻报道奖的《东谷论坛报》(EastValley Tribune)记者保罗·基伯林(PaulGiblin)已经下岗。《东谷论坛报》是凤凰城郊外的一家地方小报,基伯林和同事赖安·盖布里森(Ryan Gabrielson)历时半年,采访马里科帕县(属于亚利桑那州)的非法移民问题。5 篇移民问题系列报道《合理的怀疑》(ReasonableDoubt)为他们赢得了包括普利策、乔治·波尔克等多个新闻调查类奖项。

  然而,去年10 月,由于经济不景气,《东谷论坛报》决定从日报改为一周4期,缩减发行覆盖率,报纸也改为免费发行。由于版面缩减近一半,140 多名员工被裁员,其中就包括基伯林。

  2009 年1月2 日,基伯林整理铺盖回家,他在个人博客上写道:“这是我在论坛报工作的第14 个年头……这些年,我当过记者、编辑、专栏作家以及博客,采访过总统、谋杀犯、FBI 探员、强制执行的政府官员、狂热而成功的商人、无家可归的老百姓、野外救火队员、飓风幸存者、体育明星、抗议者以及数以千计的有着有趣故事的人。能与这些天才共同度过这么多年,真够幸运,在这傲慢,有时甚至荒谬可笑的新闻业……再见!好运!我们在新闻现场见。”

  下岗者与老东家

  下岗后,基伯林并未一蹶不振,他与同病相怜、一起被裁员的本地新闻版编辑等三名同事,于年初共同创办了“亚利桑那守护者”(ArizonaGuardian.com)—一个报道该州政治及政府新闻的网站。得知获奖后,基伯林说:“的确有些悲伤和遗憾,要是我还在论坛报,就能与同事们一起开个大型庆功派对了。”与此同时,“亚利桑那守护者”网站首页头条位置也挂出了一条新闻:“亚利桑那守护者网站同仁分享普利策新闻奖本地新闻报道奖”。“分享”一词多少有点酸溜溜,因为普利策新闻奖从来只颁给媒体,而不授予个人。

  得知这个消息,大多数人肯定想,解雇了获奖者的老东家此刻一定在用拖鞋使劲拍打脑袋,为那个愚蠢的决定后悔莫及。《论坛报》的出版人朱利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意识到我们的新闻部门中曾有如此高水准的同事,并完成了如此高质量的报道,我们与他一样深感荣幸。当然,要是有机会再次抉择,我也希望结局会不一样。”想必基伯林和本地新闻版编辑这等老资格的中层干部,薪酬水平不低,是报社在考虑降低成本时的首要裁员对象。事实上,凭借让市长下台的性丑闻报道,并列摘取本届本地新闻报道奖的《底特律自由新闻报》(the Detroit Free Press),也正在读者流失和广告惨淡的重压下苦苦挣扎。这场经济危机连《新闻周刊》(Newsweek)、《时代》(Time)这样的巨无霸都几乎被打翻在地,何况是区区地方报。

  事实上,在这个媒体洗牌重组的时代,像基伯林这样,从纸质媒体中跳槽,转而创业经营网络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不在少数。网站的创立者之一Epler 承认,在网站工作相比过去,由于资源匮乏,你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新闻工作中。Epler 对此大叹过瘾,似乎是要故意气气老东家。“真高兴,我们已经不在《论坛报》工作了,我们在忙碌自己的事业,尽管网站目前并不盈利,但从专业性和新闻性而言,我们却更胜一筹。”

  普利策= 媒体圈表演秀?

  曾报道“水门事件”并两获普利策奖的《华盛顿邮报》名记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众所周知,如今处于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型的“混合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制定出新的媒体商业模式,但与此同时,高成本的深度调查类新闻可能沦为牺牲品。如果媒体被利益集团所垄断,那么将爆发一场正义危机”。伍德沃德认为,从信息技术的角度而言,网络媒体虽能便捷地将信息传达给受众,但从信息来源的获取方面,却仍然必须依靠人力,我们无法通过网络获取任何确凿可信的事实,传统的新闻采集方式从未改变。

  伍德沃德向来批判当今天美国记者的“犬儒主义”,指出媒体在揭露各种“门”事件,包括克林顿“拉链门”时,只是一味追求丑闻给报纸所带来的商业利益,过分的商业化腐蚀了新闻在美国政治民主机制中所应享有的高度信任。尤其遭遇经济危机时,媒体很难坚守立场。在他看来,之所以迟迟未见媒体对当今的奥巴马政府发难,与它们在这一波经济危机中遭遇的重创息息相关。

  有关本届普利策,《石板书》刊出了一篇5 年前的文章作回应。当年《洛杉矶时报》独得2004 年普利策5 项大奖,文章写道:“今年洛杉矶得了5 项,明年则轮到《纽约时报》,游戏规则:大家轮流坐庄。”—这多么像是对2009年普利策奖的预言。文章解析了普利策的发展道路:1917 年时仅编辑写作、新闻报道及公共服务3 个奖项,5 年后,卡通漫画奖被加入进来,1942 年加入了新闻摄影,1968 年又增设了专题新闻摄影奖,直至今日的14 个奖项。如果银行圈来一个大家互评奖项的比赛,那公众一定觉得其中有诈,其实新闻圈的游戏也一样。

  《石板书》编辑Jack Shafer 写道:“我自己好像也被提名过普利策奖,但我打心底里不认为它权威,普利策早已沦为媒体圈聊以自慰、哗众取宠的表演秀(show business)。在《石板书》做编辑,我可不用参加什么钓名沽誉的比赛,读者自然会评论,他们就是我的评委。”

  普利策价值观与新闻网站

  也许在网媒看来,“普利策价值观”已经过时,然而,普利策却不想落伍。本届普利策奖破天荒地将14 个新闻类奖项同时向互联网新闻媒体开放。尽管并无网站开先河获奖,但普利策奖评委会对新闻网站的工作做了正面褒扬,称赞《圣彼得堡时报》大部分被刊登在policifact.com 上的《政治真相》系列报道“从对选票的承诺中剥离出花言巧语”。自2006 年以来,只有附属于报纸实体的网站,其内容才被允许参加普利策新闻类别奖项的角逐,纯网络在线媒体只给予了两个类别的参与权:突发性新闻报道和突发新闻摄影。

  《石板书》网站编辑大卫·普罗兹(David Plotz)表示,《石板书》在政治、技术和商业方面都有很多杰出的作品,但是并没有参加这次普利策奖的角逐。“我们不是一个传统新闻网站,我们的各种故事和项目与历来被授予普利策奖的作品完全不同。”普罗兹表示,对于网络新闻媒体的承认比授予奖项更加重要。“这是一次迟来的认可,因为有很多最优秀的新闻报道都通过网络来生动呈现。这些新闻和平媒出版的新闻一样重要,而且在网络上,它更能带动人们对新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这对于读者所产生的影响绝不逊色于任何伟大的获奖媒体。”

  皮尤研究中心新闻研究专家艾米·米切尔(Amy Mitchell)表示,该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受访者担忧在线新闻报道可能会改变新闻业的基本价值观,他们认为,在线新闻可能会让新闻业变得“只注重速度,而忽视准确性”。同时,网络新闻又具有传统新闻无法代替的优势,比如“不但相关图片、视频、新闻可以点击链接,而且读者可以直接与记者、编辑和其他网友进行在线的互动交流。”

  来自印第安那州迪保尔大学的新闻教授罗伯特·M·斯蒂尔表示:“从某些方面来说,普利策奖对在线媒体敞开大门,促进了针对新形式新闻报道方式的规范化进程,同时也带动了对于基本新闻信息报道和实质性新闻之间区别的进一步探讨。因为,仅仅是有人把知道的事情发布在了网上,这还算不上是新闻。

  2009-05-21 总第 336 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