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望远镜的宇宙“第一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开普勒望远镜的宇宙“第一瞥”
2009年04月30日 09:40 来源: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开普勒望远镜的宇宙“第一瞥”

  文/张弛

  美国宇航局最近公布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从银河系边缘拍摄的照片。开普勒对太空的“第一瞥”,初步描绘了在今后三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它所要观测的范围。一张全景图将数百万颗恒星收纳在同一画面中,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阔视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3 月初发射升空,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

  4 月16 日,美国航天局在网站上公布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首批照片,这套以“曙光”命名的图片,初步描绘了今后三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所要观测的范围。预计在5 月初,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将正式开始执行任务,探寻与地球生态环境类似的可居住行星。

  “开普勒对太空的第一瞥令人惊叹,”开普勒执行主管利亚·拉皮亚纳说,“能在一个画面上看到数百万颗恒星真是让人激动不已。”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测的天鹅座、天琴座及其附近区域,在辽阔的星空中只有手掌般大小,却是银行系恒星最为密集的地带,预计有1400 万颗恒星。科学家们已挑选出10 万颗左右,作为该望远镜搜寻类地行星的重点观察对象。

  “将这些恒星纳入观测系统让我们万分惊喜。”项目总负责人威廉·博鲁克基表示,“我们兴奋地期待着,去发现环绕在每粒恒星周围的数百个星体。这也是人类第一次有能力在宇宙深处探索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带,它有可能带领我们发现另一个地球。”

  从已发布的照片里,距离地球13000光年的星团NGC 6791 清晰可见,Tres-2 恒星附近的星空也一览无余,一张全景图更将数百万颗恒星收纳在同一个画面中,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阔视野。美国航天局指出,这批照片大致勾勒出未来三年多时间里的探测路线,为今后的作业提供方向指引,也成功测验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运作能力。

  借助凌日现象找行星

  3 月6 日美国东部时间22 时49 分,搭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三角洲II 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升空,正式开启美国航天局第10项太空探索发现计划,在银河系中寻找另一个与地球相似的世界。这是历史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核心部分是一套高达95 兆像素的拍摄系统。它拥有迄今为止在太空应用中,体积最大、最敏锐的光度计,能够轻易探测出细微至0.01% 的亮度差异。如果开普勒望远镜在太空中往地球上看,它将感应到一个人从路灯下走过时导致的光线变化。这正是开普勒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它并不是在广阔的宇宙中直接观察,而是记录行星的“凌日”现象,发现与地球的运行轨道和大小都相似的星球。

  太空中一颗行星在观察者面前经过其环绕恒星的现象,在天文学中被称为“凌日”。在这过程中,行星如同一个黑点般缓慢地移过恒星。开普勒望远镜的主要工作便是观测这一现象,并在拍摄后将照片传送回地球,为找到类地行星提供依据。当某星球第一次“凌日”后,将被研究人员纳入重点观测范围,开始等待下一次现象的重复发生,然后通过时间运算得出它的运行周期,预测出下一次“凌日”的发生。如果估计无误,方能初步确定行星的存在,整个过程大致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开普勒将始终不间断地同时观察10 万多颗恒星的亮度。所以,尽管正在运行中的科罗特望远镜(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于2006 年10 月发射升空的空间望远镜,主要用来对各种星体的深层结构进行研究,并寻找新的行星系统——编注)也能够探测“凌日”,但工作持续极限只能是150 天,更无法胜任寻找类地行星的任务。由于凌日现象持续时间较短,又必须同时观察为数众多的恒星,这就要求每隔几小时就必须测量一次恒星的亮度。为确保视线在多年的工作中不受阻扰,研究人员还巧妙地将望远镜安排在与地球相同的轨道上、与地球同速绕太阳运行,避开太阳的遮挡。

  在通过“凌日”确认行星后,天文学家将根据“凌日”的深度和恒星的大小推算行星的体积;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出行星的轨道和质量;然后再大致计算出地表温度等信息,分析结果将被用来评定该行星是否有可能具备生存条件。“一旦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料,美国航天局会建造空间望远镜,更进一步地拍摄近距离照片,搜集大气层中的元素及混合物,为是否有生命存在提供线索。”参与开普勒计划的天文学家阿兰·博斯说道,“有人说,这项目计划开启了天文学的黄金时代。在我看来,应该是白金时代,它远远地超越了前者。”

  后开普勒时代

  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任务完成后,科学家们将解答地球是否独一无二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任务,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计划。”美国航天局副行政官埃德·威勒表示,“它直面了千万年来隐藏在人类基因秘密中的哲学命题,在茫茫的宇宙中,人类是否孤独?”

  天文学家们普遍认为,类似地球的岩质行星是普遍存在的,自1995 年以来,在太阳系的深处,就有超过300 颗行星被发现。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类似木星的巨型星,由大量的气体构成。这些星球的发现证明了行星的分布规律,帮助研究人员确定了可居住带的分布位置。如今,随着天文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更敏锐的探测器被送入太空,另一个地球完全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眼前。在不久前,欧洲的卡罗特望远镜便发现一颗与地球大小接近的行星,尽管研究表明,由于过于靠近恒星,运转周期只有20.5小时,地表温度太高。但是,它的存在是更趋近目标的参照,给科学家们增添了信心。

  然而,这项计划的结果也可能是一无所获,对此,威廉·博鲁克基说:“如果我们发现很多类似的星球,说明在我们的银河系中,生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这也为生命的进化提供了可能性。如果我们只发现了很少适宜居住的环境,甚至一无所获,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我们将退回珍贵的地球上,在提升研究能力后,再把探索的步伐迈向更远的宇宙深处。”

  2009-04-30 总第 333 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