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点评儒家文化:“不平等”与“对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易中天点评儒家文化:“不平等”与“对等”
2009年04月27日 15: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学者易中天。 中新社发 张勤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曲阜四月二十七日电 题:易中天点评儒家文化:“不平等”与“对等”

  中新社记者 张璐

  “站在这里,我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简直是典型的孔夫子门前卖三字经。”四月二十六日晚,站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杏坛剧场中,作为“孔子学堂”二00九年首讲的主讲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半开玩笑道。素有“学术超男”之称的易中天,其语言上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用今人的词汇来解释古人的生活,让人解颐之余却也印象深刻。

  周公是孔子遥远的老师

  在易中天眼中,孔子的“大成至圣先师”名号,抛除神话色彩和封建社会背景因素,基本可以理解为“头号教书匠”,或者叫做“中国第一老师”。那么问题就来了,孔子是中国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孔子有老师吗?这个问题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问过,问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子贡回答——何常师之有?孔子,基本上是不需要固定的老师的。

  而易中天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孔子有一个遥远的老师,便是周公。众所周知,孔子一生崇拜周公,甚至于经常在梦中与周公相见。在易中天看来,孔子对于中华文化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传承并传播了周公开创的文化,而且是创造性的传承。周公,是周武王弟、成王叔。武王崩后,成王年幼周公佐政,使得他成为新制度新文化的“总设计师”,而这个新制度便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

  倘若孔子只是单纯承继周公的思想,也无法成为“至圣先师”。易中天认为,之所以说孔子对周公的思想是“创造性的继承”,则是因为从孔子开始,“礼”渐渐由繁琐转为简单,但其核心更为明确。他说,在西周时期,礼节非常之麻烦,甚至于走路怎么走、说话怎么说、吃饭怎么吃,乃至去见一个人穿不穿鞋子、穿不穿袜子皆有规矩。

  孔子要克己复礼,是要找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孔子无疑找到了这个答案——仁,或者仁爱。易中天认定,这正是孔子做出的巨大贡献。礼崩乐坏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仁爱”,正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爱”为所有的道德问题找到了一个基本点,一次性解决问题。

  人生来“不平等”却要“对等”

  “礼”是等级制度,是不平等;“乐”有音高、音强、音调,是将不平等和谐化。用易中天的话来说,“儒家思想里最不好的东西就是维护等级制度”。但是,他话锋一转,在不平等中,儒家却也同时讲究“对等”。孔子讲“仁爱”,要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是说下级对上级尊重,上级便可以颐指气使,在孔子看来,“仁爱”,原本就是相互的。到了孟子,于君臣之间说得更为明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易中天看来,当这种“对等”的仁爱发展到一个极致,便是如一句歌词所唱的那样——让世界充满爱。而孔夫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便是“仁爱”思想中“对等”观念的两个方面。

  儒家学说是良药但没法“救命”

  对于希望依靠儒家学说来解决当今世界诸多问题的观点,易中天则有不同看法。在他看来,儒家学说有用、很有用,但是无法解决已经发生的重大问题。君不见孔夫子一生竭力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最终却四处碰壁、郁郁而终。

  易中天看来,儒家学说是良药。不过是什么药呢?易中天说,儒家是枸杞、是党参、是茯苓……经常吃有好处,还能防点小病,但是救不了命。

  (完)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