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亟待呵护的内需亮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消费:亟待呵护的内需亮点
2009年04月27日 15:12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文化消费:亟待呵护的内需亮点

  - 半月谈记者 李亚彪

  历史证明文化消费是经济增长有力支点

  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百业萧条,人们更多地去电影院“寻梦”,电影生产极大丰富,年观众最多时达40亿人次,好莱坞步入黄金发展时期。美国广播业也在经济大萧条中走向繁荣,拥有收音机的家庭在此后10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这次危机还成就了迪斯尼、时代华纳等文化“巨无霸”,美国一跃成为文化产业强国,电影等成为支柱产业。

  历史早已证明,在实体经济出现萧条的情况下,文化可以为本国发展提供新的市场和机会。物质消费疲软的时候,文化产品反而成为消费热点;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文化产业反而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日韩两国政府就对本国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走上了以文化产业“刺激内需、拉动出口、重振经济”的道路。如今,国际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各国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应对危机、扩大内需必须先从物质层面入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扩大内需绝不能忽视文化层面。

  文化的显著特征在于文化生产要素可以与其他任何经济生产方式和运营方式紧密交融结合在一起,通过渗透、吸引、聚集、提升、催化等作用,推动其他行业展翅腾飞。在金融危机下,文化生产既能改善人们生活条件、增强人们生活信心,更能增强其他产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具有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共振效应。重视文化产品消费,可以扩大我国内需市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帮助我国传统制造业完成升级换代,由“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提升文化消费质量,可以同提高公民修养和素质结合起来,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礼仪、新风俗、新时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过程中,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化消费也是民生需求

  据中国社科院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测算,目前,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4,文化消费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中国的第三产业整体发展程度也低于发达国家约10个百分点,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的高度拉动文化内需,不但有历史的经验可借鉴,更有现实的空间可开掘。

  当然,文化消费还是来自更广大群众的需求。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内容丰富,这其中包括公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权益、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益、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益、公民开展文化创造的权益、公民文化成果受保护的权益。随着我国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群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文化的需求也日渐显现。在世界金融危机下,文化消费虽然不同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消费,但调查显示,百姓的文化需求仍然旺盛,必须从文化民生的高度看待拉动“文化内需”。

  要真正培育市场、拉动“文化内需”,必须要抓住关键环节,从着眼未来的前瞻高度来谋划拉动“文化内需”。可以预见,今后5~10年将进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和消费结构大调整的时期。当经济形势特别好的时候,人们过于忙碌而无法潜心消费文化产品。当前经济困难时期,空余时间多了,正是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的好时机。金融危机之下,赚钱机会少了的文化企业正好可以放下投机营利的浮躁心态,多研究一些消费者的需求,多做一些内容原创的工作,将会推动文化产业在业态和商业模式上出现创新,真正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的产业。

  拉动文化消费必须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拉动文化消费,首先要把握消费者需要什么。人们从三个层面需要文化产品与服务:一是基本文化消费,如知识技能需要(学习、培训等)、文化娱乐需要(餐饮、服饰、休闲、影视等);二是社会交往消费,如社区文化需要、旅游文化需要、情感交流需要等;三是精神价值消费,如事业发展需要、精神追求需要、全面发展需要等。

  文化消费不同于其他商品消费的特点在于,它可以引导消费、培养消费、创造消费,当务之急是增强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供给能力、物流能力、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必须切实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催生“新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探索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新商业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容集成、加工、制作、传播的生产机制,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引导和开发群众的潜在文化需求。

  拉动文化内需,一方面着力点在于根据显性消费需求开拓群众性文化市场,扩大基本文化需求的生产,如影视产业、演艺产业、动漫产业、文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一方面根据潜在消费需求,加大新兴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力度,打造数字文化城市、数字文化社区,扩大网络创作与视频艺术等生产与服务。此外,拉动文化内需,还必须通过国家的财政补贴与税收杠杆彻底改变文化的高消费现象,扭转优秀文化产品消费门槛过高而把大多数普通群众拒之门外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改革举措,为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下拉动内需方面有所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文化体制改革极大释放产业活力、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文化产品数量增长、产品供给极大丰富的良好形势下,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着力为文化产业发展“减负”。今后,我们应更加重视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消费同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结合起来,向文化要生产力、向文化要内需、向文化要民生。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