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请命云集总统府
馆藏档案展现五四时期的三次请愿活动情况
-卷首语
◎文/本次活动策划
梅佳(北京市档案馆)
北京档案馆藏有190万卷(册)珍贵档案资料,记录着北京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每一次重大变革历史瞬间中的人和事、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和社会状态,都可以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历史记载中探寻到踪迹。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北京市档案馆与《北京青年报》合作策划了这一专题,组织馆内中青年史料工作者,在前人已进行的档案史料挖掘、整理、公布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深入探究,用档案记述解读五四,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1919年的6月、8月和10月,各地民众先后三次在总统府前请愿,请愿活动遭到了反对政府的弹压。馆藏档案展现了请愿代表与当局的斗争情况。
90年前,新华门是北京政府总统府府门。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浪潮中,曾有3次比较大的民众请愿发生在这里:第一次是6月下旬为拒签巴黎和约请愿;第二次是8月下旬为解除山东戒严令、惩办马良请愿;第三次是10月1日为取消二十一条、惩办马良与张树元等请愿。
北京市档案馆保存有第二次和第三次请愿的有关档案,包括京师警察厅与各区警察署、侦缉队之间的来往公文,请愿代表致总统请愿书、请愿传单、被捕代表的自供状及在押期间的书信和各界保释函等。由于第一次请愿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胜利,当局也未逮捕请愿代表,所以在北京市档案馆所藏的京师警察厅全宗里,我们没有发现这次请愿的材料。
-山东人民首先发动的第一次请愿,与天津、上海等地开展的斗争形成合力,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由于巴黎和约直接涉及山东问题,山东人民在拒签和约运动中奋勇当先。1919年6月20日,山东省各界代表请愿团共80多人赴总统府请愿,向北京政府提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高徐和顺济铁路草约、惩办国贼三项要求,但总统徐世昌拒绝接见,代表们受到了卫兵和军警的种种阻挠。
27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请愿团、山东请愿团及在京的留日学生、天津各界联合会、陕西学生联合会等代表数百人来到新华门前,要求面见徐世昌,但徐世昌只派教育部次长出面应付。各界代表守候在门前坚持不散,并向围观群众进行爱国宣传。28日晚,在请愿代表坚持了两天一夜的斗争后,徐世昌被迫接见了10名代表,但对代表们提出的要求,徐世昌只是一味含糊回答。在北京展开拒签和约斗争的同时,山东、天津、上海等许多地区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全国人民的抗议下,中国代表拒绝了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山东、天津、北京数千学生发起第二次请愿声讨“济南惨案”,天津学生联合会领袖周恩来亲自来京组织营救被捕请愿代表
1919年七八月间,反动军阀张树元、马良在济南实施戒严并制造了枪杀爱国人士的“济南惨案”,激起山东民众的怒潮和全国人民的公愤。为要求取消戒严令和惩办马良,8月23日,山东、天津、北京、唐山、良乡、山海关等地各界代表共32人到总统府请愿,徐世昌拒绝接见,当晚他们中的27人被捕入京师警察厅。26日和27日,又有京津两地学生共三四千人在总统府前请愿。28日,北京各校代表一千余人与天津等地代表汇合,分头去新华门、国务院、西辕门请愿,后来这三路请愿队伍共五千多人在天安门汇合继续斗争。当晚,天津学生领袖马骏等请愿代表在天安门被捕。
为营救被捕代表,时任天津学生联合会领袖的周恩来率天津学生五六百人赶到北京,在总统府外露宿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代表,并发动舆论积极开展营救活动,动员了几千学生包围京师警察厅。8月30日,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6省代表31人到总统府门前请愿,要求释放全部被捕代表。在广大群众爱国运动的压力和各界人士的营救下,当局不得不在8月30日释放了被捕的全部代表。
-第三次请愿中,31名代表和1 名记者被捕。在周恩来等的组织下,约5万群众在南开学校大操场集会声援
第二次请愿失败后,各地请愿代表并未气馁,9月下旬,山东学、教、农、商各界酝酿再次进京请愿。经过各地联络和全国学生联合会约集,10月1日,各地请愿代表31人赴总统府,向总统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外交公开、言论集会结社自由、解散安福俱乐部、惩办马良和张树元并取消山东戒严令五项要求,但徐世昌仍拒不接见。
当晚,31名代表和1 名记者被捕。请愿代表被捕后,周恩来立即和北京学生联合会商量,决定在双十节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把释放请愿代表作为游行示威的一项特殊要求。10月10日上午,约5万群众聚集在天津南开学校的大操场上举行庆祝双十节大会,大会并强烈要求释放被捕的请愿代表。当天,被捕代表也在狱中集体绝食表示抗议。随后,各团体和个人也纷纷致信北京政府要求释放请愿代表。在形势的压力和各方的努力下,当局不得不于11月7日释放了被捕的各地代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