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闹钟”时刻提醒市民:该读书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化闹钟”时刻提醒市民:该读书了
2009年04月23日 09: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哪怕是这个城市全部陷入黑暗,书城的灯也要亮着”

  “文化闹钟”时刻提醒市民:该读书了

  ——深圳读书月长盛不衰的启示

  有人形容深圳读书月是“城市的文化闹钟”,每到那个月就会提醒你“该读书了”。作为全国最早举办读书月活动的深圳,城市的“文化闹钟”已经闹响九次了。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深圳将召开读书月研讨会,探讨和谋划第十届读书月如何更上一层楼。

  保障市民文化权利

  谈深圳的经济发展,人们毫无疑问会翘起大拇指。谈深圳的读书和文化,似乎不大让人信服和认同。在一些人心目中,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是个崇尚金钱、爱钱胜过爱书的地方。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1989年起,深圳人均购书量已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众多文化名人因读书月而对这个城市刮目相看。连续参加了四届深圳读书月和三届读书论坛的文化名人余秋雨评价说:“我走过国内外很多城市,看到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但是在文化塑造的力度、速度方面,没有比深圳读书月做得更好的,深圳市正在通过读书月这样的文化活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形象与城市品位。”

  深圳读书月能坚持九年而且越办越好,首先源于其明确的政治主张。第一届读书月举办之日,读书月组委会主任、深圳市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就提出这样的口号:要保障市民实现基本文化权利。他说,包括阅读在内的文化权利是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权利,这是包括政府和民间的全社会共同担当的文化责任;在现阶段,政府要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调配保证这项权利的充分实现,最终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以读书为乐”成为市民共同接受的生活方式,“以读书为荣”成为这座城市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让读书成为市民自觉自愿的文化行为。

  深圳缘何会在全国最早举办读书月?追溯这段历史的时候,免不了要讲起13年前发生在这座城市的一个盛大场面。

  1996年11月8日至18日,第七届全国书市在刚落成的深圳书城开幕。那是出版界一次史无前例的盛会,为了控制购书者的数量,开业当天实行售票,5元一张门票。这种买书先购票的方式,全国图书业从未有过,即便如此,当天前来参观购书的市民依然多达10万人!这个曾被别的城市认为亏本买卖的老牌文化活动,在深圳受到了空前的欢迎,10天之中深圳书城的销售额高达2177万元,一举创造了购书量最多、订数最大等7项全国纪录,成为历届书市之最。

  顺应市民中蕴藏的巨大读书渴求,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读书月活动。2000年11月1日,首届读书月隆重登场。1个月里,深圳书城的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4%。惊人的增长数据充分表明读书月唤醒了人们求知的渴望,激发出人们阅读的热情。此后的每一届读书月,深圳书城的书籍销售额都以20%到25%的增长速度稳步攀升。在读书月的影响下,鹏城形成了越来越浓厚的读书气氛。

  读书月的主办方认为,民众可以选择的休闲方式很多,但政府可以有意识地把老百姓的休闲愿望引导到爱读书、看戏、听音乐会这类高雅的文化活动上来,因为读书是一个民族成长、进步、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举办读书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城市“文化闹钟”来唤醒人们读书的意识,唤醒政府为民众创造读书条件的责任意识。

  政府的作为:最好的土地建书城

  在深圳你能体验到借书、还书的畅快与轻松!把卡往图书自助机上一刷,按照指引操作,想借书就会“吐”出来,想还的书就会收回去,就像银行的自助存取款机一样方便。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又有一批图书自助机被摆放到市民集中的公共场所,这种图书自助机集借书、还书、申办证、网上查询及预约、自动分拣、文化信息公告等功能于一体。更神奇的是,如果读者想借阅的书在自助机里没有,通过操作系统预借图书馆馆藏图书,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在自助机上取到自己预订的书。

  和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有着让人羡慕的一流读书和购书环境。深圳政府舍得拿出最好的土地、投入巨资、倾注最大的心血来建设图书馆和书城,为市民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温馨家园。

  坐落在深圳莲花山下、市中心区中轴线上的深圳书城中心城,是当今世界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占地8.7公顷,和图书馆、音乐厅连成一体,这里就是一座无比享受的文化大公园。人们徜徉其中的时候都不免发出感慨:这寸土寸金之地,如果要用于商业,政府能卖多少钱啊!

  几年前,深圳市正式启动了“图书馆之城”建设,提出用3年在深圳建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图书馆网,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目前,全市共建成群艺馆和文化馆(站)62个,公共图书馆(室)577个。市图书馆投资7.7亿元,总建筑面积49589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实行全开架、智能化、网络化的服务。

  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图书馆之城”时,就给深圳市民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让每一个人都能从图书馆借到书,让每一个人坐在家里都能借到图书馆的书,让每一个人都能借到全市每一个图书馆的书,建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图书馆网,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如今,这些承诺已经变为现实:深圳以“图书馆之城”为基础,建设成书香浓郁的学习型社会。

  “哪怕是这个城市全部陷入黑暗,书城的灯也要亮着!”深圳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店“星光阅读栈”,被誉为“黑夜里温暖读者心灵的一盏灯”。

  深圳一方面在建设图书馆之城,每年拨出2000万元的图书购置经费,使市民有地方可去、有书可读,为市民读书创造条件,创造好的读书环境、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读书月活动把人们的兴趣引导到读书上来,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书,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去读书,有更多的好书可以去读。

  政府的高明之举:让“卖书人”承办读书月

  深圳读书月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读书节庆的“深圳模式”,概括起来是“政府倡导、专家指导、企业承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推出委托总承办制,从第5届开始即与深圳市发行集团签订协议,一次性将5年的读书月整体委托给深圳发行集团总承办。深圳发行集团的前身就是深圳新华书店,新华书店说到底是卖书的。

  令“卖书人”乐得合不拢嘴的是,读书月带动了深圳人的购书热情。据深圳出版集团的统计数据,仅该集团所属书城一年的销售收入便高达3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四。以此估算,深圳民间图书拥有量将每年净增1000万册。

  深圳的思路是:该政府管的,政府一定要尽到文化责任;该市场管的,一定要交给市场。他们的公共财政理念是,对于公益活动政府要舍得花钱,该花的一定要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不能花。深圳市政府每年对读书月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宣传文化基金对读书月的投入从最早的8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万元。

  现在,深圳的重大品牌文化活动都走上了由政府为主导、由企业和事业单位承办的轨道。读书月这一大型的活动,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而正是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赋予了读书月强大的生命力,确保了活动的公益性,保证了政府的主导性,调动了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活动的多样性、持续性和有效性,保证了推广全民阅读这种社会公益活动能够持续有效、生动活泼地开展。

  深圳读书月每届都设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举办上百场与读书有关的文化活动,读书月先后培养出“深圳读书论坛”、“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外经典诗文朗诵”、“书香家庭评选”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点燃了一整座城市对阅读的热情。以读书论坛为例,这个以读书为号召,以专家学者演讲为形式,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学术交流为目的的主题活动,先后邀请到饶宗颐、余秋雨、谢冕、龙应台、金庸、王蒙等近百位文化名人登上演讲台,内容涵盖了人文、科学、道德、法律、传媒等众多领域,吸引了数万名市民前来“赴宴”。一年一度的读书月,让深圳人沐浴在书香里,沉醉在阅读中,有人赞叹:“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爱读书的城市。”

  两次参加读书论坛活动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评价深圳读书月活动时说:“一个新的城市有如此欣欣向荣的读书尚学风气,是我没想到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称赞道:“在我走过的城市中,还没有看到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好像每天都在过着文化的狂欢节。读书月的持续举办,让我们看到一个城市不折不挠的文化攀升。”

  全国有不少省市前来深圳“取经”,深圳读书月辐射全国,有力促进了全国性读书热潮的形成。

  作为宣传部长,王京生所想的是:一个创造经济奇迹的城市,如何能走得更远?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建筑和财富,更在于它的文化,在于它的市民。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有历史积淀,更有当代提升。深圳不仅仅要因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获得地位,更应当因爱读书而受到人们尊重。

  本报深圳4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李桂茹 武欣中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