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苏童。 中新社发 王润界 摄
中新社上海四月十七日电 题:作家苏童的“苏式”表达: 我的乡土是河流
作者 刘璟
“《河岸》是一个开始,因此可以把自己清空后重新出发。”苏童十七日携新作《河岸》亮相上海,这部苏童眼中“篇幅最长、写作时间最长、故事似乎也最严峻”的小说,让他重攀写作高峰,“同时也获得‘新生’”。
曾几何时,苏童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影视圈宠儿。一九九二年,张艺谋将其作品《妻妾成群》拍摄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更令苏童一时间名声大噪。
“又一次来到上海,我不再为这样的场合紧张了。”凝眉、停顿、托脸踟躇,苏童诚恳而亲切的“苏式”表达引起书迷的会心笑语。
被认为以细腻描写女性心理见长的苏童笑称,写女性快让自己成为“女性问题专家”。不过,这一次的《河岸》却是关于男人的小说。
苏童将其新作概括为“七十年代的中国一个儿子随父亲登上流放船,离开岸上世界以后流动生活里的故事”,或可以从另一视角,是关于“寻找”的故事。
“三个半孤儿找寻母亲、找寻爱”。完成这部作品,苏童说,“还了我由来已久的一个愿:写一部河流小说。”
“水与我的生命紧紧相关,我的乡土是河流。”从苏州“跑出来”的苏童坦言,自己的父母亲就是“从河流中跑出来的”。“当在家乡的河边看见久违的驳船船队迎面而来,我童年、少年的记忆之门被打开了。正如我感慨的托尔斯泰的一句话:一个作家写来写去,还是要回到童年。”
“初稿到现在已面目全非了。”苏童称曾两次在写就七八万字后放弃前文从头开始,由此他感言,“写作不是由精彩开头带出来的。”
不论《米》、《我的帝王生涯》,还是因电影而备受瞩目的《妻妾成群》,都没有以特定年代为主题,而《河岸》则着力描写七十年代。
“当水、船都有了,我生命里的七十年代也就有了。”苏童自嘲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街头少年”,“我想写清在那个穿着正常社会外衣的荒诞年代里,人们并不荒诞的处境。”
从一九八三年发表第一部作品开始,苏童的写作岁月已有二十余年。当被问到是否因夙愿得偿而丧失动力时,这位被称为“年轻的、令人尊敬的‘老’作家”说,唯一的优点就是真的热爱写作。“也许三五年之后,我又会出一部作品,然后说这是自己最满意的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