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野秋:《规范汉字表》不那么"规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胡野秋:《规范汉字表》不那么"规范"
2009年04月16日 10:5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为了避免遭冷遇

  胡野秋

  最近风闻《规范汉字表》即将面世,有专家提前透露了部分信息,我不知道这些提前放风的专家,是否真的得到授权,但仅从放风之后引起的争议与不安看来,这个《规范汉字表》就不那么“规范”。

  其一,汉字牵动的是十几亿的国民,影响的是每年成千上万种报刊,几十万种图书。一句话,影响仅次于人命关天。要规范汉字,当然没有问题。但像汉字这种古老文字的规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经过全社会的广泛征求意见,不采集更大范围的专家意见,就匆匆推出,这至少是缺乏严谨、科学的态度。除了“规范专家”之外,每天在用汉字写作的作家、记者们,以及每天传教授业的大、中、小学教师都应该参与讨论。假如说,《规范汉字表》绕过了所有这些人,即使强行推出了,也必然遭到冷遇。二十多年前强行推出的那个简化字,不就以失败告终了吗?

  其二,专家把《规范汉字表》和姓名权挂钩,成为争议的焦点。我们知道,汉字规范的目的,不是为了起名字。起名字只是汉字实用的案例一种。根据现有的《身份证法》规定,姓名中除了汉字还可以有数字。而目前规范汉字将成为“取名用字”的说法,将直接违反现有法律。“规范专家”振振有词地辩解,认为八千个汉字起名“完全够用”。这种论调实在幼稚,“够用”的概念肯定是下限,而不是上限。人在写作文时,总喜欢用成语,但在起名字时,总喜欢能独特,最好独一无二。这种心理连普通人都知道,那些“规范专家”怎么就不懂呢?八千个字当然够用,如果都愿意起“二狗子”的话,那一百个字就足够了。按照目前的这个《规范汉字表》,假如从《新华字典》(1992年重排本)里给自己的儿子起名,没准会出问题,因为《新华字典》里收进了一万一千一百个左右的汉字。

  其三,风传的《规范汉字表》虽然还没看到,但仅从一直以来的信息看,问题多多,我想一旦真的公布,问题只会多不会少。先说标题《规范汉字表》,这一“规范”,就意味着好像除了这八千个字,咱们老祖宗创造的那么多字都是“不规范”的。不肖子孙,以此为甚。在此之前,汉字的两个标准文件叫《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两个表的表述至少是准确的,一个是“常用字”,一个是“通用字”,都没有否定博大精深的汉字宝库。但这个“规范汉字”的概念,以霸道、独断的方式否定了前人的文化财富,而且一刀把当代用字和古代用字劈开了,界限真是划得太清楚了。我想,这实际上是当代学术浮躁和行政浮躁混合的产物。

  其实文字由繁到简,确实是汉字的演化事实,但认真分析,每一次简化都不完全是文字演进的必然。至于解放后的简化字,更是为了扫盲的必要。有功有过,此处不表。例如古代有“余”和“餘”,现在统一为“余”,因此“餘年無多”现在写为“余年无多”,这就会造成语义混淆,“余年”到底是“我的年头”还是“剩余的年头”?再比如“头发”和“发展”,如今统一为“发”。

  当代人退化了,老祖宗的字认不全了,或者顾着挣钱没时间去认了。但坦然承认就是,别拿一大堆专家和表格唬人。否则太不地道了。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