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著名作家张恨水代表作《啼笑因缘》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目前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掀起了新一轮的张恨水热。记者昨日获悉,武汉一位普通的城管局干部宋海东在业余时间里,22年如一日对张恨水进行研究,近日,他的研究成果《张恨水情归何处》终于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记者联系上这位被张恨水的后人称为“最有专业精神的非专业研究者”,宋海东向记者独家披露了自己研究张恨水这22年来的幕后故事。
22年写成张恨水专著
《张恨水情归何处》涉及张恨水的人情、山水情、笔墨情,全书讲述了张恨水与前后3位夫人的恩恩怨怨;与祖父、父母、手足、儿孙间的血脉相连;与毛泽东、陈独秀、张学良、鲁迅、胡蝶等人的息息相通;他与赚取过他泪水和笑声的姑苏城、天柱山、西子湖间
的一世情缘;他独摘中国现代文坛8顶王冠的豪情壮志……书中绝大部分内容在目前已出版的诸多张恨水传记中尚无法寻觅踪影,有一大批照片系首次公开发表。而这样一本研究深入的著作,其作者却并非专业作家,而是一位普通的城管干部。
昨日记者联系上宋海东,电话里的宋海东十分健谈,他告诉记者,23年前,自己还在就读高中就开始接触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而到大二的时候已经把国内所有出版的近20部张恨水的小说读完,并萌发了研究张恨水的想法。如今《张恨水情归何处》出版,当记者询问宋海东研究张恨水的初衷时,他的回答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因为爱。”宋海东动情地告诉记者:“我出版这样一本书,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回报。回报张恨水在精神上告诉我的宽容和大爱,可以说他是我的‘精神上的祖父’。”
大学生的胡言激起写书决心
在宋海东的内心,他将张恨水视为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工作后的宋海东每天为了生计而忙碌,他的研究占据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他告诉记者:“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
时间会写一些,主要还是在晚上和周末写。”为了研究张恨水,宋海东阅读了大量的资料,除了到各地图书馆加以搜集资料外,他还到一些80岁、90岁的老先生那里搜集。采访中,宋海东向记者讲述了难忘故事。有一年,他前往芜湖参加张恨水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设在安徽师范大学,一位大学生道:“张恨水?哦,就是那个‘恨水不成冰’的张恨水吧?”这位大学生的话给宋海东很大的刺激,“连大学生也发生这样的误会,可见普通老百姓对张恨水的了解不会强到哪里去”!为了驳斥“恨水不成冰”这一类的奇谈怪论,宋海东觉得自己有义务拿起手中的笔,向世人介绍一个真实的张恨水。
据悉,在《张恨水情归何处》22年的研究生涯中,宋海东查阅了6000余万言的原始资料,采访了张恨水的十余位家人,与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有过深入交流,为这部作品几易其稿。宋海东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他与张恨水的后人“面对面地交流不下30人次,互通电话20余人次,互发电子邮件60多人次,而互发短信也超过百人次”。
研究得到张恨水后人支持
采访中宋海东告诉记者,“记得在1997年,我曾去北京砖塔胡同寻访张恨水故居,当时住在北京前门的一家旅馆里,和我住一个房间的是一位来自沈阳的业务员。他听说我是为研究张恨水来京的,惊喜地说道:‘我也是个地道的张恨水迷!’当即请我到附近一家餐馆里喝酒。当我准备离开北京去旅馆前台结账时,才发现他已代我付清了3天的住宿费。”
对于宋海东的研究,家人也十分支持,在研究的花费上,宋海东坦言:“除了家人经济上的支持,尽量以文养文,几年来发表的百余篇(部)文稿的稿费尽数用于研究。”宋海东多年来的研究也得到了张恨水后人的尊敬和支持。宋海东告诉记者:“张恨水的一个孙女,我和她从未谋面。她从书店买到了这本书,一口气看完,并想办法寻找到我的联系方式。”而张恨水长孙张纪也告诉记者,海东为了这本书耗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在当今金钱、权利、功名、享乐等等世风的诱惑下,有太多的事情比研究张恨水更有吸引力,海东这几十年就越发珍奇。
记者胡晓实习生纪晓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