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熄灯秀”的中国总动员
这个从去年10月份开始筹划的环保项目,一直到正式开始前一周,才有了真正的进展,而大多数愿意参加的楼宇都是在鸟巢和水立方确定加入之后。一些参与其中的餐厅纷纷以熄灯为卖点,推出烛光晚餐
本刊记者/杨时
3月28日,晚8点30分。北京水立方的蓝色外壳瞬间熄灭,对面的鸟巢,黄色和橙红的灯光逐渐变暗。空旷的广场上很多人欢呼尖叫,有人吹起了口哨。广场上反复播放着“地球一小时”的宣传录音。
这是一次全球范围城市的接力。从新西兰开始到北美结束。当地时间晚8点半,这些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城市都会依照承诺,熄灭不必要的电灯,以此表明环保理念。
这个举办了三年的全球性活动,中国的城市今年第一次加入其中。
鸟巢又成决定性符号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2008年10月,WWF决定把“地球一小时”的理念带入中国的城市。今年1月,WWF开始挑选心目中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作为活动的突破口。
“我们一开始就特别想要鸟巢和水立方参与进来。鸟巢是首选。”WWF的项目宣传官员苏小玮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奥运会后,鸟巢和水立方也成为了很多游客晚上观光的场所。在WWF看来,这两座建筑的参与可以制造更大的影响力。
在此之前,这个总部设在瑞士的环保基金会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方面没有过任何交道。“一开始我们也觉得挺难的,不知道该去找谁。”苏小玮说。在一家长期合作的公关公司帮助下,WWF联系到了鸟巢负责大型活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其讲明来意。“那个人跟我们说,如果只是鸟巢关灯,周围还是很亮,效果不好,他介绍我们去找奥林匹克公园的管委会。”
公园管理方在听取了基金会的项目介绍后,召集了鸟巢、水立方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集体讲解。“开这个会就为了表明,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方面很支持这个活动,也是为了让鸟巢、水立方等各部门了解全世界都会很关注这个活动。”苏小玮说,这之后,他们一家一家再去跑。
但是让这两座建筑熄灯一小时所需要办的手续并非易事,“协调这个事花了两个月。”苏小玮说。
最后的结果出乎WWF的意料——鸟巢、水立方和玲珑塔全部答应参与其中,承诺同时熄灭景观用灯。“他们的要求就是让我们做一个说明,讲述这个活动是怎么回事,然后告诉游客也可以欣赏一下夜景什么的。这个录音在当天会播放。”苏小玮说。3月23日晚上,奥林匹克公园与WWF基金会还进行了一次彩排。因为玲珑塔是每30秒变暗一层,熄灭鸟巢的电灯需要5秒,水立方可以在1秒钟之内熄灭,所以需要协调熄灯顺序。
3月28日当晚,鸟巢和水立方等建筑准时熄灯,广场上很多人专门为此而来,纷纷拿出DV拍摄留念。
就在鸟巢和水立方宣布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之后,北京CBD一带的许多著名写字楼和酒店纷纷表示愿参与活动。“有的是自己宣布了,有的联系了我们。其实从1月份我们就开始给这些地方发邮件,他们可能后来逐渐看到了广告介绍,才参与的。”苏小玮表示,凡是参与活动的建筑名字都会出现在WWF的官网名单里。”
事实上,这个从去年10月份开始筹划的环保项目,一直到正式开始前一周,才有了真正的进展,而大多数愿意参加的楼宇都是在鸟巢和水立方确定加入之后。一些参与其中的餐厅纷纷以熄灯为卖点,推出烛光晚餐。
一个学生推动了一个城市的参与
这个起源于2007年、首先在悉尼举行的环保活动,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举行,所有城市都在当地时间晚8点30分熄灯。此前已有超过2000个城市参与了这个活动。
北京作为首都,它的加入在中国有不言而喻的带动力。与此同时,上海、顺德、南京、保定、大连、杭州等十一座城市纷纷表示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之中。这些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在28日晚8点半都陷入黑暗。上海东方明珠、香港中环等地准时将平时的景观灯全部关闭。曾经由灯光织成的城市夜景被真实的夜色掩盖。
在首次参与的中国城市中,除去WWF与当地政府的沟通之外,更多的力量来自民间自下而上的推动。南京就是这样的一个样本。
就读于南京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王超因为去年曾参加过WWF举办的辩论赛与基金会结识,利用寒假到北京读培训班期间,王超与基金会沟通实习事宜,得知“地球一小时”活动后,“觉得这个事成本也不是很大”,决定将它带到南京。
2月28日,王超从北京回到南京,和另一位同学一起制作了一份策划方案,通过邮局寄往当地市政府办公厅、环保局等部门。“寄了大概七八份。”王超说。没有收到回音,王超又致电市政府办公厅询问,对方告知,这个事情应该联络经济委员会。这时,南京市容局广告亮化处给王超发回反馈决定加入。几天之后,南京市容局发公函到WWF正式表明态度。
“广亮处的承诺是江苏广播电视台的灯会关闭,那是南京最高的户外广告载体。还有鼓楼区等等市中心区域的80栋楼的景观灯会关闭。我们带去的三分钟宣传片,会在一些大屏幕反复播放。”王超说。一个普通学生凭借一己努力自下而上地推动了一座城市对于公益活动的参与。
与此同时,王超通过南京大学的论坛以及“校内网”等大学生聚集的网站,发帖,写日志,宣传“地球一小时”。当天晚上,南京大学在郊区的校区还有一个观星空许愿的活动。
网民不如老社区居民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和大学生的热情参与不同,身居普通社区的上班族却非这次公益活动的热心参与者。
“地球一小时”自从在北京推广以来,很多网站都纷纷打出醒目标题。“开心网”等年轻人聚集的虚拟社区也以各种方式传播活动主题。此外,WWF邀请了一些社区专家帮助进行居民小区内的宣传;基金会还联系北京市物业管理中心,通过他们向旗下的物业管理公司发出倡议。
知名社区专家舒可心因和北京几百个社区都有联系,被WWF请来协助此活动,他发出了190多封E-mail。
“老的社区找居委会,新的小区找业主委员会。”舒可心还带着一群大学生义工到各个社区搭台子,贴海报,和过路人聊天,告诉人们“地球一小时”到底是怎样的活动。有些大学生站在台子后边不敢出声,他对这些年轻义工说,“咱们是来卖保险的,只不过我们推销的不是保险,是环保理念。”
和舒可心事先想象的不同,年轻人为主的新型社区反而不如老旧居民区热衷于此事。“新小区的年轻人还忙着赚钱呢,谁去管这些关不关灯的。中国的新社区是以经济为纽带的,不是以感情为纽带。”舒可心说。
因为长期关注社区活动以及为业主们的权利奔走,舒可心和众多房产网站颇为熟悉。一些网站帮助舒可心贴出了“地球一小时”的广告,虽也有回复,但往往被网友忽略。“这个帖子在有的网站点击量也就六七条。”舒可心说。
3月28日当晚,与北京地标性的建筑相比,普通小区似乎很难看出与往日的不同,楼内的灯火和楼外的景观照明大多与往日无异。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