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生前曾欲销毁, 手稿经历33年坎坷出版路,简体版明日上市
1976年,55岁的张爱玲完成了“自传”长篇小说《小团圆》,然而,这部糅合了她家史和情史的小说当时却没有得以出版。此后,张爱玲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提到,要销毁《小团圆》手稿。这也就意味着,这位传奇才女希望这部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小说永远“不见天日”。
今年2月23日,《小团圆》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发行,简体版也将于明日在大陆发行。《小团圆》究竟写了什么?张爱玲当初为什么不愿出版甚至要销毁这部心血之作呢?
谜题 《小团圆》是心结也是牵挂
《小团圆》创作于1975年,对于已过天命之年的张爱玲来说,青年时代的往事虽如过眼烟云,却又历历在目,于是付之纸笔,像写一部自传似的记下了一生中她认为值得记下的东西——人际、情感、学业、思想、精神。在创作的过程中,张爱玲始终保持与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的书信往来。在1975年8月8日的一封书信中,张爱玲写道:“《小团圆》越写越长,所以又没有一半了。”此处提到的“一半”很可能指的是张爱玲原本要写的“自传人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认为:“张爱玲那时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还是能怀着那么丰富的感情去记录它,这是一个文学创作家、一个艺术家的不凡之处。”
1976年3月,《小团圆》完稿后,张爱玲把稿件的正本与副本寄给了宋淇夫妇。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张爱玲在小说中所提及的一些人和事,宋淇劝阻了张爱玲发表《小团圆》。他建议张爱玲对小说中的相关情节加以修改,从而可以顺利出版又不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张爱玲虽同意此举,但一直没有改妥。
1992年,张爱玲在给宋淇的一封书信中明言“《小团圆》小说要销毁”。1993年,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编辑陈乐华就《小团圆》的出版事宜和张爱玲进行了接洽。皇冠方面希望能出版当时尚未问世的《小团圆》和《对照记》,张爱玲表示《小团圆》还在修改之中,她在信件中写到:“《小团圆》应尽早完成,不再对读者食言。”由此看来,张爱玲对于《小团圆》的态度始终不明朗,这部凝结了她毕生心血的作品既是她的心结,也是她的牵挂。
1995年,张爱玲于美国洛杉矶辞世。她将遗产全部赠与了宋淇夫妇,而《小团圆》的手稿一直在皇冠出版社保存至今。今年,宋淇夫妇的儿子宋以朗最终确定让这部尘封了33年的作品问世。
《小团圆》究竟写了什么?泄了张爱玲什么样的“秘密”,让它的出版“道阻且长”,同时又让张爱玲“爱之深,责之切”?
密码一 家史
家丑外扬 豪门中落
“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这是《小团圆》的女主人公盛九莉的祖母写下的集句,借九莉的三姑母楚娣的口说了出来。这十个字大概也正是张爱玲试图在《小团圆》中讲述的内容——煊赫旧家声已在苍茫暮色中被蹉跎尽了。
16万字的小说中,描述家庭生活的篇幅几乎占了一半。盛氏一门,旁枝颇繁,小说中出现的主要家庭成员就有十来个,他们围绕着九莉铺展开一幅高门深府的生活画卷,这不由让人联想到张爱玲的家世。她的曾外祖父是李鸿章,祖父是当年李鸿章的幕宾张佩纶,在同治、光绪两朝官至左副都御史。中法战争中,清政府马尾战败,“丧师辱国之罪,张佩纶实为魁首”。
到了张爱玲的父亲张廷众这一脉,家道中落。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创世纪》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遗老遗少没落贵族的生活画卷。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