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蒋子丹谈动物保护:爱同类,所以爱动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作家蒋子丹谈动物保护:爱同类,所以爱动物
2009年04月03日 16:27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蒋子丹1954年出生于北京,曾任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天涯》杂志主编。出版小说集《左手》、《桑烟为谁升起》、《黑颜色》等,作为19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派小说家,其作品曾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重新出山后,推出了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新作《动物档案》和《一只蚂蚁领着我走》,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A 韩少功对我说,重要的是你说了一些别人没说过的话

  记者:您在三联书店出版了两本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书———《动物档案》和《一只蚂蚁领着我走》,两本书面世一年来,您听到的各种声音有哪些?有批评的声音吗?

  蒋子丹:从你的问题看,你更希望了解这两本书有没有遭到读者的批评。实话说,我在它们出版之前,也是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的,因为但凡涉及到人与动物的关系,讨论起来双方都爱剑走偏锋,观点严重对立。可是到目前为止,我所得到的反馈,肯定的意见占了大多数,《一只蚂蚁领着我走》被“天涯社区”的“闲闲书话”评为2008年度最具阅读价值的十本书之一,《南方都市报》的华语传媒大奖给予它最佳年度散文提名,在当当和卓越网上,读者反馈意见的评级,也都是五星或四星。这让我感到欣慰,至少这些读者和评家,对把动物问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讨论表示了认同。

  记者:我一直是《天涯》的热心读者。看了您的书,也看了韩少功老师的新作《山南水北》之后,我有一个感觉,作为《天涯》的前任主编和社长,您和韩老师近年的写作与许多宏大题材的写作相比,都更注重回归个性化视角和生活本身,或者说都很边缘化。这是不是跟你们共同创办过看上去同样有些边缘化的杂志有关?你们之间有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交流?韩老师如何看待您的这两本著作?

  蒋子丹:说起《天涯》,许多读者都觉得它长得跟别的杂志不一样,也有不少人认为它很边缘化。以我担任主编八年之久的经历对它的深入了解,《天涯》是一本注重人类所有重大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讨论的杂志。也可能因为有些问题的提出相对超前,没有与媒体大合唱同步,故不在人们所说的主流之列。可是,诸如生态与全球化这类在1999年就被《天涯》作为重点讨论的问题,现在不是已经成为最大的主流话题了吗?

  的确,创办《天涯》的经历对我如今的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文体上,使我对中国文学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在后来的写作中进行了尝试。小说、散文或论文的分类,不再成为写作的樊篱,而是可以随时跨越和贯通的方式。我在写作这两本书的时候,也充分体会到了跨文体写作的便利和通达。韩少功自《马桥词典》、《暗示》到《山南水北》,早就在文体上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探索,可以说是替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作者趟出了一条路。人们常说,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这话我赞成。跨文体的写作与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引导作者走出既定的思维范畴与定式。

  当我把视野从人类扩大到动物时,会真切体会到在所有生命共同拥有的这个星球上,绝非只有人的境遇和感受才是唯一值得关注的。这使我有幸获得了另一种视角,另一种体验,无疑有助于写作的深入。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中对动物和植物有许多精准生动的描绘,其中对植物的观察和表现,尤其丝丝入扣非我辈之所能。我以为没有对另类生命的深切关怀,不管费去多少琢磨,定然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在善待生命———无论人类与另类生命———这一大的主题方面,我们随时会交流意见和感想,并有着高度一致的认同。在我写作的过程中,韩少功的批评和建议曾使我受益匪浅。书出版之后,他对我说,重要的是你说了一些别人没说过的话。这个评价在我看来是很高的。

  B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意识形态和行动逻辑的强大制约力

  记者:您认为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起码应该做到的动物保护工作有哪些?

  蒋子丹:应该说,中国自古以来在善待动物方面的先贤名言与轶事并不少见,然而在制度建立和普及教育方面,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起码一两百年。建立必要的动物保护法,至少是反对虐待动物的立法,在中国是很迫切的一件事情,这不光涉及动物生存状态的改善,也涉及人们良知的保持和身心的健康。我想在贵刊报道的张家口小狗被救助的过程中,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以超人的勇敢从冰河上救出小狗的义举,会感动所有善良的人。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动物保护意识,正在孩子们心目中占有愈来愈来清晰和重要的位置。在动物保护运动的实践方面,发达国家的确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但即使是他们,也远未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理想水平。像加拿大猎杀小海豹,挪威、日本捕鲸,这样在全世界臭名昭著的戮害行径,也是发达国家所为。我认为,在对待动物的问题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难题,那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意识形态和行动逻辑的强大制约力。要克服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努力。

  C 在这方面你们报纸先行了一步,可圈可点

  记者:据您了解中国目前的民间动物保护主义者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我感觉他们和大众的世界似乎很难相通和相容。您希望充当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吗?

  蒋子丹:在写作过程中,我有限地接触到一些民间动物保护人士和组织,总的感觉是他们尚处在一种各自为阵的状态之中,而且每个组织或个人的处境都比较艰难。可是在我看来,他们是一些超级勇敢的人,是当下中国动物保护实践中最有献身精神的行动者。对于他们在困境中的坚守,我一直抱有崇高的敬意,也怀有深切的同情,因为他们几乎为保护动物放弃了一切正常的生活,甚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说起大众与他们的隔膜,我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动物保护观念的认知差异。最常见的一种观念是,时下人的问题还未解决,动物保护算个什么正经事业?这种观念会导致许多人对他们的误解以至反感。康德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把善行分出等级进行比较毫无意义,应该将所有的善联合起来去对付恶。生为人类,我们逃避不了道德与良心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永远在善与恶之间,而不在善与善之间。因为爱同类所以也爱动物,因为爱动物所以更爱同类,我们不需要非此即彼的选择,更不应该以此来苛求别人。我写作这两本书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动物保护运动,以及了解为这项运动献身的人们。

  记者:最后想提一下我们所做的关于张家口“狗坚强”的报道,近4000字,很大的头版图片,连续三天的报道。您怎么看待这个有点“疯狂”的新闻?

  蒋子丹:你们的报纸用如此大的篇幅报道一只落难的小狗,可谓惊世骇俗之举。我在网上看到了你们的新闻点击量非常高,绝大部分网友的跟帖充满关切之意,这很说明问题。报道的直接后果也是皆大欢喜:小狗得救,被好心人收养;施救的打工妹和学生,受到大家的敬重和好评;估计你们报纸的销量也会不错。

  或许我们可以借此对中国动物保护运动的发展,有一个稍许乐观的估计。毕竟地球生态的恶化已经向人类发出了无数的警报,迫使人类反思自己在生态圈里的各种霸主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善待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另类生命,终将要成为人类不得不为之事。在这方面你们报纸先行了一步,可圈可点。

  -链接

  □《动物档案》

  这本书里的故事,大部分跟流浪伤残的小动物有关。

  近两三年,中国乃至境外的各大媒体,频繁出现着张吕萍的影像和名字。人们因此得知,这个中年女子在以往十多年的时间里,耗费了经商所得的数百万家财,创办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民间小动物收容基地———北京市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先后收养了上千只无家可归的流浪伤残动物,使之成为它们安全的庇护所。假如你有机会到那儿去,也许能在那一大群劫后余生的小动物中间,看到这些故事的主角们。

  □《一只蚂蚁领着我走》

  本书通过真实的报道,依据真实素材虚构的故事和一系列富于思辨色彩的探讨文字,呈现出人类、动物、自然、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矛盾和紧张关系。富有感染力的笔触使作者笔下的形象和细节栩栩如生,而在阐述观点时闪耀出的动人心魄的力量,除了来自观点的深刻之外,也来自于渗透在痛苦的写作中的知识者的悲悯、良知和真诚。

  -新闻回放

  张家口“狗坚强”引发热议

  3月19日至21日,本报连续三天用近4000字的篇幅和头版大幅的照片,关注了张家口一只小狗的命运。

  这只被称为“狗坚强”的小狗,在快要融化的冰面上坚持6个昼夜后,被一个打工妹和三位中学生救起,并被两位老人收养。

  这条新闻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截至3月28日,新浪网上共有16000多人参与了调查,80%的人认为“应该关注和救援小狗,因为它也是生命。”

  本报记者 王坤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