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呼唤“清明”的清明节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评论:呼唤“清明”的清明节
2009年04月03日 08:43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清明节期间,人们都要赶到先人墓前,进行各种形式的祭奠活动,以寄托缅怀对先人的哀思与怀念之情。然而,如今的一些祭奠活动,却渐渐的变了“味”。不一而足的祭奠方式,令人不可理解,叫人感慨系之。

  记得前些年的清明节,曾看到不少不文明的祭祀方式。有的祭祀者携带纸钱、馒头、面包、香烟、白酒等供品,赶到先人墓前,点香上供,焚烧纸钱,燃放爆竹……人到之处,火焰升腾、烟雾弥漫、响声不断;人走之后,烟灰、废纸、塑料袋满地皆是,一片狼藉。有的祭祀者置文明于不顾,乱挖耕地建坟,乱折树枝扫墓等等。还有部分风水先生紧紧把握这一“良机”,就近摆上地摊,为祭祀者看相算命,使这一节气平添了诸多迷信色彩。以上种种愚昧的行为和不文明的祭奠方式,且不说浪费资金,更重要的是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腐蚀了人们的思想,而且还极易引发火灾,酿成大祸。

  从经济方面来看,一些人为了显派头、比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有些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祭祀者,居然不惜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金银山”、“冥币”、“元宝”、“彩电”、“冰箱”、“洗衣机”、“VCD”、“电脑”乃至“香车美女”、“豪华别墅”等大量祭品,烧得乌烟瘴气。在有些人看来,似乎纸钱烧得不多,就不能显示气氛热烈;似乎爆竹放得不够,便不能表达怀念故人之情。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其核心内容是祭祖与扫墓。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一样,有了名正言顺的首个“清明假”。3天的假期,让清明独特的民俗文化味道越来越浓郁。转眼间,第二个“小长假”的清明节又要到了。文明祭祀,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今天,倡导文明祭祀,尤为重要。

  在传统节日的假期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需要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推动,更需要大家的重视。笔者认为,清明文明祭祀,单靠哪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还得依靠每一个祭祀者。倘若每一个祭祀者都能自觉地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清明文明祭祀的良好风气就会早日形成。其实,没有什么比和谐的环境、富足的生活和永久的思念更能够告慰先人在天之灵了。近年来,很多祭祀者自觉选择鲜花、音乐、植树、写文章悼念、手机短信祭祀和网上祭祀等文明方式悼念亲人,这种全新的祭祀方式,既可多一些缅怀与思念,又可少一些挥霍与浪费,何乐而不为呢?

  曹光鑫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