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文化独占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鳌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商周文化独占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鳌头
2009年04月01日 09:2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5项入围项目,有十余项考古新发现获得半数以上的投票,最终评委只能忍痛割爱选出十项。昨天上午,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等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商周文化的新发现占了七席。

  商周文化占据大半江山

  昨日上午11点,经过评委投票、局长办公会审核评选结果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公布了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选十大的考古新发现包括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河南新郑胡庄墓地、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

  “2008年好的项目比较多,即使挤下去的也有很多好的考古发现,”著名考古学家、评委严文明指出2008年对考古界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由此,在最终评选时评委都很难抉择。

  而对于最终评选出的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徐苹芳表示,此次十大评选中商周新发现比较多,“此次十大考古新发现,商周时期的墓葬、城市遗址占了大多数。”

  对此,严文明也表示,此次商周时期的考古新发现占了十大的七项,与往年相比商周文化的新发现确实比较突出,而这是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广,几个省的商周考古项目都非常特别。类似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而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的形制也是极为特殊,是考古史上从未见过的。

  考古发现与基建紧密相连

  同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相似的是,此次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大多也是在配合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过程中取得的。

  对此,年度考古新发现评委徐苹芳告诉记者,配合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一个特点。类似此次入选十大的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就是一个典型。

  2007年10月,为配合某集团的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江南馆街遗址进行文物勘探工作,结果发现了大量遗迹现象,“考古学发展那么快,与建设工程也有关,类似三峡、南水北调工程等,”徐苹芳指出。

  初评扩大范围不影响终评

  今年的评选在初评时尝试扩大了投票人范围。初评者不光有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还包括全国63家具备团体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此外,初评还在中国文物信息网上尝试网络投票作为民意参考。有专家指出,这种方式冲散了投票,以至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没有入围初评,类似江西、浙江所发现的造纸遗址。

  对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指出,今年的初评采用的新方式对进入前25名会有一点影响,但对于终评没有影响,因为终评时都是专家参与,他们的经验得到业内的认可。

  童明康还表示,此次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水下考古也是极为重要的,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I号南宋沉船遗址就得到了不少评委的认同,但由于名额有限,最终没有入选十大,“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对水下考古的力度。”

  - 入围项目

  入选对遗址保护起示范作用

  ●王炜林(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发掘领队)

  入选对遗址保护起示范作用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本身就比较重要,遗址南部为半坡四期文化居民聚居区,而北部则是庙底沟文化的聚居区。

  通过这个遗址发掘,我们可以明白陕西周秦汉唐是怎么来的,了解陕西的文脉,为何形成了中国文化发展中心,这都与之前的文化积淀有关。

  当然此项目也与遗址保护有关。我们这个项目能以高票当选,主要是因为配合基本建设的项目,涉及到政府对此的保护,陕西省政府可能要损失几千万来补偿企业,涉及的土地有500多亩。国家文物局将我们这个项目入选,主要也是希望借此作为一个导向,给出一个信号,要加大对大遗址保护的力度,因为在开发过程中对重要文化遗存造成很大破坏。

  双墩一号春秋墓赢在“新”上

  ●杨立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双墩一号春秋墓赢在“新”上

  我们所发掘的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墓葬形制独特,遗迹现象复杂,在埋葬制度上是一个新发现。此外,该墓葬的发掘,还揭开了钟离古国的神秘面纱。此前在《左传》上曾提到过钟离国,而此次我们发现了钟离国的铭文,证明春秋时期淮河中游地区钟离古国存在的历史事实,为研究钟离国的地理和历史、钟离国国君世系关系及其考古学文化特征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能入选十大,主要还在于此项考古发掘的多种新发现上。 (李健亚)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