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政论红书是《中国不高兴》,传统媒体照例是一片批评声浪,网络上也照例是“精英”与“愤青”互相拍砖,一切都不新鲜。
据闾丘露薇说:出版那天,该书一个作者告诉我:这是一种(炒作)手法,出版针锋相对观点的书,然后打来打去……(《海峡都市报》3月25日)如今这个局面,作者大约是很高兴的吧。
不过,我并不是光想在这说,作者的炒作成功了,版税丰收,故而高兴。我愿意相信这些作者最高兴处,还是在于他们的观点得到了最大效率的传播。作者曾叙说:我们这些人是没有话语权的,所以我们出了这本书……
那天我花了一整天,粗读了这书,感觉很难卒读,但还是咬着牙看了下去。难读的原因不是观点,虽然我不信仰民族主义,但我还是愿意去读一些异见书籍的人。《中国不高兴》的问题在于,它缺乏坚实的逻辑与数据支撑。该书号称是《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而我们知道,《中国可以说不》基本就是《日本可以说不》的姊妹书。但是,《日本可以说不》里面有“干货”,芯片日本多少,美国多少;机器人日本多少,美国多少……而等到日本经济泡沫破碎了,该书作者石原慎太郎就不再傻乎乎对美国说不了,去年奥运会时,他到北京来甚至大大拍了东道主马屁。而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中国作者们却都只是在说:因为咱不高兴,所以咱就要说不!至于自己有多少本钱说不,该经由什么策略说不,说了以后会不会被揍个鼻清脸肿,哥几个就不管了。这就是真正“鹰派”与愤青的不同了。
而《中国不高兴》这类书之所以总是能热销一时,除开中国人好于虚乎乎的微言大义,不象日本人那样重细节与实际以外。可能还得感谢它们的批评者,这些批评者同样花里胡哨。如当年的星巴克风波,芮成钢不过是说要让咖啡馆迁出故宫那一亩三分地,批评者议论起来,却成了要不要驱逐星巴克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又如建航母,批评者常言,住房、教育等民生问题尚未解决,干啥要花那钱?虽然内政优于外交,但中国经济如今强烈的两头在外,境外有着广泛利益是个不争事实,在全球问题上自弃博奕权显然不智(当然,超出国力的不节制强军也是不智),如果海外利益大损,国内的民生同样会大损。批评者却一味地唱高调,对此现实视若不见。
焦国标有首很著名的《致美国兵》:“假如今生注定死于战火,就作美国精确制导炸弹下的亡灵。”说来吊诡,正是这种无限度天使化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并以内政问题为其正当性基石的反愤青思路,为《中国不高兴》这种没头脑的“愤青民族主义”保留了大量可耕地。因为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各国、各民族之间尚存在着不同利益,并可能导致冲突。这作为一个客观事实,首先,并不可能因握有话语权的人拒绝承认,就真的消失不见。其次,在这样一些领域里,反愤青人士缺乏基于现实的可操作的策略提供,只永远祭上一句虚飘飘的“要按现代文明规范行事”,显然说服力欠缺,情绪化的“愤青民族主义”自然就出来填空了。再辅以某些势力或许存在的操作,以我目力所及,愤青这几年似乎是越反越多了。
台湾大选时民间曾有最佳辅选员的调侃,在反愤青这个问题上,似乎也是如此,这真不知是谁的悲哀了。也许,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里,还是需要有鹰的,当有真正的鹰时,乌鸦才不会成为天空之王。
作者: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