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初战奏凯歌 壮志未酬心何甘
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新四军组编令。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14个地区的革命健儿,整编成4个支队,共103000多人。其中4支队是留在大别山的游击队组成的红二十八军与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组成的。支队长是高敬亭,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高敬亭部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滁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四支队挺进津浦路西、路东活动,但尚未建起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成立江北指挥部。高敬亭所率领的游击挺进团改编为9团与江北(十)四团和原7团合编为第四支队。江北挺进团编为第十团、戴季英所领导的游击纵队一大队编为十五团和八团改为第五支队,罗炳辉为司令。高敬亭被错杀后,中央决定派海东去皖整理四支队,担任副指挥兼四支队司令。
12月18日,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紧急召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邓子恢等人开会。研究如何粉碎日伪军对皖东进行第一次大“扫荡”。敌人从南京、蚌埠一线抽调了2000多名日伪军,进到滁县城、沙河集、全椒县城。刘少奇说:“敌人这次出动兵力多,来势汹,我们应先避其锐气,转移待机,尔后,击其弱的一路。”张云逸、邓子恢等都发言表示赞同。刘少奇问:“海东同志,你有什么意见?”
海东说:“您来皖东后,一直讲抗战要有个‘家’。我们这个‘家’才搭了个架子,敌人就要摧毁它。敌人现在骄傲得很,我们利用敌人的弱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狠狠地揍他一顿,以巩固和扩大我们这个家。我请求,把这个任务交给4支队。”
“好!这个仗具体怎么打,就请海东同志负责。”刘少奇作出了最后的决定。
海东受领任务后,废寝忘食地考虑着如何打好这一仗。最好的战法是伏击。但在哪里伏击呢?他发现在周家岗与复兴集之间有块狭窄山地,“对,就在此埋伏”。
原在周家岗的友军,已经闻风而逃。海东部署是:以第七团三营七连、八连在周家岗西北的常山岭一线占领阵地,保证中原局,指挥部和4支队司令部的安全。以九团主力在周家岗以南复兴集、玉屏山一带构筑阵地。先以少量兵力阻击马厂之敌北进,伪装成第4支队主力,引诱秦岭集、施家集两路敌人来夹击,待敌溃退时,主力再出动,乘胜追击。以第七团一营、二营和9连埋伏在周家岗至复兴集之间的一带山地。以若干小分队埋伏在敌人可能溃退的路上,袭击逃敌。徐海东立即召集干部会议,希望他们把计划变成事实。善于动脑的徐海东设过许多圈套让国民党军经常钻,使海东名扬四海。但没想到日军也往他设好的圈套钻。
21日拂晓,进至马厂之敌首先北犯。9团以3个连兵力利用阵地揍它,打了7小时,敌人退缩复兴集。21日,进到施家集和枣岭集的两路敌人合击周家岗,扑了空。两路敌人会合后,得知复兴集附近正在激战,迅即向复兴集前进,企图与复兴集日军合击新四军。16时30分,这部分敌人进入海东设置的七团一营伏击区。海东料到敌人天明后会向复兴集逃窜,立即令七团除以一部兵力趁夜袭击敌人外,主力分别在通向复兴集的道路旁设伏。22日,敌人真的夺路向复兴集溃逃,又撞到新四军的枪口上了。敌士气沮丧于23日上午全线撤退。第七、第九团随即跟踪追击。三昼夜的鏖战,第4支队以伤亡很小的代价换来毙伤敌人160余人,俘5人,其中击毙日军中队长1人,俘日军分队长1人的胜利。缴获了大批炮弹,枪弹和其他军用物资,这是新四军东进抗日以来歼敌最多的一战,是徐海东到华中首战,也是徐大将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