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诗人查海生去世20周年
海子自杀前最后的生命轨迹
◎摘编自余徐刚《海子传》、西川《死亡后记》等
今年3月26日是海子逝世20周年,许多喜欢海子诗歌的人再次聚集起来,通过朗诵他的诗歌来纪念他。
20年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永远地离开了。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海子究竟为何选择自杀,我们只能从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轨迹中,去寻找和感受这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1989年3月26日,这天是海子的公历生日。一大早,海子穿着一件白衬衣、蓝裤子,肩挎一个军用书包在中国政法大学老校区溜了几圈,乘汽车来到了山海关,这是个寓意天地结合的地方。
他沿着“天梯”(铁道)向前走。
傍晚时分,他在铁轨的一处躺下……
一列货车呼啸而来。
校方用电报通知了他远在安徽的父母亲。
几天后,痛不欲生的父母亲将他的骨灰盒带回查湾村。
海子的灵魂永远留在了查湾村,这方生他养他的土地。
母亲曾希望他的性格更随和
1987年,在海子生命中的倒数第二个年头,他把母亲接到了北京昌平,这是家里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海子邀到京城与他共享亲情的温馨。自从海子15岁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后,他便一个人在北京生活。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
海子想尽一切办法让母亲吃好、睡好、生活好。为此,他特地从朋友处借了些钱打理母亲在北京的几十天生活,使母亲开心快乐地过每一天。
但是,终使母亲担心的还是他的人际交往,她认为自己的儿子社会经验欠缺,又有一点儿自命清高,这样的性格一定不能处理好同领导、同事们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海子带母亲去政法大学的操场上散步,遇到一位政治系的领导,这位领导看到海子领着一位中年妇女散步,估计她是海子的妈妈,就主动向海子先打招呼,海子只是轻声“嗯”了一声,并没有过多地搭理领导的问候。等那位领导走远后,妈妈责怪他说,要虚心地和领导处理好关系,不要目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