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销毁的小说《小团圆》,在她过世14年之后,由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月26日“违规”出版了。
这部被看作张爱玲自传体小说的手稿多年来一直不曾曝光,为了让它面世,张爱玲挚友兼经纪人宋淇曾建议将男主人公角色改为双面间谍,但张爱玲拒绝了。2月28日,作出出版决定的宋淇之子宋以朗,披露了出版《小团圆》的始末,揭开了隐藏已久的那段往事。
第一次从张爱玲的角度了解胡兰成
1995年,张爱玲在洛杉矶过世。临终前,她交代遗嘱执行人林式同把所有的遗物都寄给好友宋淇夫妇,并交代他们销毁《小团圆》手稿。而这一切,当时身在美国的宋以朗并不知情。
“1996年,我父亲去世,他把张爱玲所有的东西又转交给我母亲。2003年,我母亲不幸中风,生活难以自理,于是,我自美国返回,照顾家母。直至那时,我才知道母亲对张爱玲的手稿、作品及遗物所负有的责任。也是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有《小团圆》的手稿。”宋以朗说。
可惜的是,宋以朗的母亲邝文美病重,言语多模糊不清,不能很清楚地告诉他此稿的来龙去脉。直到2008年,宋以朗让皇冠把手稿寄给他,他才第一次看到这部手稿。“整部手稿共有628页,我是一口气给读完了。”读了原稿后,宋以朗看到了那样一段历史:张爱玲还是个小姑娘时,她如何从上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中成长起来,而后去了香港读书,又因为战争返回上海;她如何遇到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当然,在张爱玲的其他著作中,你也能看到香港,看到日军入侵香港后的那段历史,譬如《流言》。但在其他著作中,她从未提及胡兰成。这是第一次,你可以从张爱玲的角度去了解胡兰成。”
查阅六百多封信找到“雪藏”缘由
张爱玲曾抱怨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写他们之间的事“夹缠不清”。在完成《小团圆》的初稿后,张爱玲曾告诉挚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张爱玲倾注了如此多心血的作品,为何迟迟没有出版?最后为何竟要求销毁?
2007年11月,母亲邝文美去世,宋以朗成为张爱玲遗物的正式所有人。如何处理一直没有出版的《小团圆》?宋以朗不得不做出决定。于是,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整理和仔细研究查阅张爱玲和父母之间在40年间600多封来往书信,约40万字,找到了“雪藏”的缘由。
1976年,张爱玲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写作,把副本邮寄到香港的宋淇那里,委托他交由香港和台湾的报社出版。当时,她希望每天在报纸上刊登一部分,分几个月连载完,这样可以吸引读者往下读。宋淇看了原稿后却泼了张爱玲凉水,他说:“停下来。别再想出版的事了,不要跟任何人提起这部书稿。”当时有太复杂的政治背景。任何一个人只要了解张爱玲,就知道这是一本写她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当时胡兰成在台湾中央研究所教书,这遭到很多人的非议——怎能让一个汉奸教书?在宋淇看来,如果在这时张爱玲出版《小团圆》,胡兰成很可能以此挽救自己在台湾的声誉和窘境。
“当时在那种政治环境下,我父亲坚决劝阻张爱玲刊登这部小说。”宋以朗说出了父亲的无可奈何。
拒绝将书中汉奸改为双面间谍
之后,宋淇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对张爱玲说:“你为什么不将书中男主人公的角色重新设定,比如把他写成一个双面间谍,最后还被人暗杀了。做了这样的改动,胡兰成就不能站出来说他就是书中的那个人,因为世人都知道,你胡兰成是个汉奸,你怎敢说自己还是双面间谍?而且在小说中,男主角都死了,你更不可能是那个男主角。”但这个建议没被张爱玲采纳,她说不希望做这样的改动。
在这之后,张爱玲也担心人们对“张胡之恋”的兴趣会冲淡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考虑要销毁这部小说,但是迟迟不忍心自己动手。“1992年,她让我父亲销毁《小团圆》,但她又说了句‘有关具体细节,让我们以后再讨论’。”“以后再讨论?也许一个月后,她会讨论说,别销毁了。要是我父亲烧了原稿,那将是一场灾难。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两年后,张爱玲给皇冠写了封信说,‘我不能销毁《小团圆》,我必须完成这部书稿,这样我才对得起我的读者。’”
“我要是真的销毁手稿,或许又会有人质疑,说张爱玲都说了要对得起读者,你这么做算对得起读者吗?这么多说法彼此对立,我无法选择其中任何一条来遵循。而现在我父亲和张爱玲不出版《小团圆》的主要顾虑都早已不复存在了。”宋以朗说。他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摘编自《青年周末》,颜雪岭 徐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