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昨日,央视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带着新专辑《燕歌行》以及“揭露戏曲界种种弊端”的自传《冷门里,有戏》来沪,为今晚在东方艺术中心和明日在逸夫舞台举行的签售预热。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艺术不是科学,要跟随时代一同发展。
戏曲界敢说真话的人太少
《燕歌行》收录了10首歌曲及京剧、黄梅戏、豫剧、淮剧、河北梆子等5个剧种的10个唱段。作为一个爱戏之人,白燕升对于戏曲唱段的录制可谓苛刻,不但邀得马兰为其配唱黄梅戏《风尘女画家》的部分唱段,黄新德、张火丁、吴琼、梁伟平、王善朴等各剧种领军人物也为其把关监制,整张专辑含金量极高。
从小热爱戏曲、主持戏曲节目10多年的白燕升对“戏”有着无可言喻的感情,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深沉的爱,让这个温良的男人难以无视戏曲圈里的种种弊端。
“多年来,我坚守梨园寂寞挣扎,是盼着有一天戏曲界风云漫卷;只可惜,这个地方不需要风云人物,养些马就行。有那么多的马屁股,那么多拍马屁股的人争先恐后,拍得尘土飞扬云山雾罩。”在他的自传《冷门里,有戏》中,类似这样的语句在圈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昨日的专访中,白燕升直言尽管书中所言只是自己对戏曲客观现象的真诚看法,可还是让许多人不快,“我自认是个性格平和的人,可是,如果连这样的真话、实话都被认为太有个性的话,那只能是这个圈子里有个性的人太少了”。
别拿文化多元当借口
“当代戏曲面临中国戏曲史上从未有过的奇特处境:台上振兴、台下冷清!我每到一个地方主持节目,总是习惯性地询问剧场人员关于‘自然出票’的情况,对演员和戏本身做一个市场衡量,做到心中有数,结果大都不容乐观、不如我愿。”然而,即使大环境不尽如人意,白燕升还是一再强调“不论是演员还是戏曲从业者,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多读书,提高自身素养,不要一味怨天尤人”。
对于如今演员们时常挂在口中的“文化多元化”、“戏曲边缘化”等消极论调,他坦言这些不应成为借口:“我们不要埋怨客观原因,也别拿文化多元作借口,如果在我们这些当红的青年戏曲演员里做个调查,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一年里一本书都没读过。不学有术、无师自通的是天才,可有几个人能够称得上是天才?这样一个不爱看书的群体从事着这门艺术,又怎么能提高呢?面对学识,谁也不敢称老师,但面对书本,谁又都不愿意当学生。作为演员,在台上要有霸气,但在台下就要当学生,而不断提高自己学养的最佳途径就是看书。 ”
此外,白燕升也呼吁戏曲演员们应打开眼界,博采众长才能全面发展。“现在有相当一些戏曲从业人员,包括一些‘角儿’,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送上门来的好戏‘漠然视之’,对于和自己‘同宗同源’的兄弟剧种也不屑一顾,很狭隘很封闭,让人遗憾和痛心。画地为牢、闭门造车能出什么好戏?”
传统和流行不矛盾
对于如今传统文化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传统的东西已经被边缘化了,就是没法和流行抗衡”的误解,白燕升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我们不应把传统和流行对立起来,这两者是不矛盾的。”他以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举例:“方文山的《青花瓷》是红极一时的流行歌,可歌词里字字句句都是‘传统’,这就能看出方文山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有人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排斥,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方文山写的歌照样能被周杰伦唱到排行榜榜首,可见只要找到传统与流行的嫁接渠道,年轻人不但不会排斥,反而会为传统文化深深吸引。”
对于如何“让年轻人走近戏曲”,白燕升盛赞近两年来上海昆剧团推出的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老艺术家专场,“这些国宝级艺术家经过时尚的包装,整体展出、规模化亮相,做得非常好”。他指出:“传统戏曲要吸引年轻人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播方式要有时代感,要以年轻人的视角和体验来诠释和演绎戏曲艺术。传统的内核精髓不变,但现代的包装营销要紧跟。否则,陈旧的舞台、暗淡的灯光、拖沓的节奏、程式化的表演,很难赢得青睐,就像常年挂着中老年人服装的商店,很难吸引年轻人进入一样。”
学生未必不如老师
“其实每一种文化或艺术都有其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发生质的变化,把艺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放到同一个天平上去衡量,是不恰当的。”白燕升坦言在主持了这么多年的戏曲节目后,他最烦听“超越”一词,或许有许多戏迷“爱之深,责之切”,然而也就是这份“爱”与“责”如今成了戏曲发展的阻碍。
“他们总是不断把当今的艺术家和他们的老师、甚至是老师的老师去比较,并默认‘一代不如一代’乃自然规律,这是很不合理的。”白燕升拿唐诗宋词的“兴衰交替”来分析,“整体看来,特别是对戏曲自身规律的认识、剧本写作技巧的掌握、语言辞藻的老到娴熟程度等,我们跟古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也许永远赶不上,就像我们无法企及魏晋书法、唐宋诗词一样。其实在唐诗衰败时,当时的人一定也经历过类似我们现在的状态,但是宋词紧跟着崛起了,而它的崛起又并非对唐诗的简单重复。可我们常犯的错误是:在宋代喊叫振兴唐诗。”
白燕升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呼吁:“艺术莫谈超越,谈个性就够了。艺术毕竟不是科学,时代不同,观众的口味也不同,更无所谓超越,戏迷对此应有包容的心态和宽容的胸怀。记得在昆曲名家计镇华的一次个人专场中,我就喊出了‘从今天起我们就把计派叫响吧’。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很少再立门派,但我认为马兰的表演和吴琼的黄梅戏演唱一定是超越了严凤英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王蓉蓉的京剧演唱似乎也不那么像张派了,更加收放自如。总是说后辈不如老师,人家还怎么发展?”
新报记者|朱渊|文